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魏广君 | 当代审美视域下“帖系篆刻”“碑意篆刻”的可能性成立

魏广君 | 当代审美视域下“帖系篆刻”“碑意篆刻”的可能性成立
2025-11-18 16:39:3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帖学的没落,清中期碑学的兴盛,实为对帖学“形而下”范畴的沉溺于技巧、样式理路的惯性思维模式与精神内核缺失的反正;也是心学和金石学等新文艺思潮的推动,使人们的审美转向追求金石碑刻中超越形质的精神力量。“碑之美之为美,是超出人类意识之外的一种意外的“刹那”互视。人们认知到的美,比如“帖学”之美,是对自己所能操控的视觉和心理空间的抑制或释放;“碑之美,是自己所能操控的美的视觉经验和意识的预制空间不存在。以此理路,我们去追寻它万千的美相,寻绎一下碑学美的历程。


书写本是中国书法的本质手法,这种手法在早期经历了诸如南朝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列有“铭石之书”、“章程之书”及“行狎之书”等类型,其书写手法略有不同侧重,但要之可分为“尺翰”和“碑版”。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追溯碑、帖两大流脉分别论时,如果一定要找出缘起的一些蛛丝马迹,似乎可以讲是自南北朝开始滥觞。碑学强调书法对上古意味的深度追求和表现,从取法路径上由楷书而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隋唐的楷书使人们的书写经验与审读方式形成一种结构上的“方型”模式,从书写的可控性来看高度的程式化结构能在短时间内养成一种惯性书写法,实质上也是的笔法由金文的复杂隶书的平铺直入,楷书转向技术的程序化,进而完成了一种书写顺序的固化。有秩序的程序书写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从一个辩证的角度来看结构的固化促进了书写的简便,也最容易被初学者所掌握,而笔法的意义在书体嬗变的过程中逐渐“直白”化了。

金文在书写铸模或者是在成型的器物上凿刻文字,落实在笔法上的复杂性是要反复推敲实践的,对其灿然古意的表现,首先在用笔上要一丝不苟的追求运笔提按顿挫的复杂变化,强调笔锋绞转以表现凝练古茂。其笔法运作上技巧的丰富性是其他书体难以企及的,对古意的彰显最为难能。

 

金石碑刻文字的“多源性”使人们对气质、气韵、意境、风格样式形成的书写结果不可预知,无声的强调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超越了功利目的,拒绝将人的自由和尊严变成一种有目的的工具,是人类生命的意义多重价值的实现。若以境界论,金石碑刻文字古意深蕴,是中国先民的朴纯初心剖开了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直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在苍茫的天地间万千“变相”的意象天成。是我们追慕人文的风骨,风化上下和谐,将历史的厚重与宇宙的浩渺熔铸为“天人合一”的回向。碑学扬弃了传统伦理教化,艺文格律的形式以及对古意的模拟等诸多依附性的审美要求和准则,追求的是形而上的精神维度。碑学在近现代的审美转向了诗性的直观,强调以直觉感悟去把握对象的本质,完成了主体审美方式的现代范式转换。

关键词:魏广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