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关键词》一书中的总结性观点:“首先,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它首先体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概念和审美立场,而是一种现代性社会变迁中的文化认知和文化态度”;“其次,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理论倾向”;“再次,现代主义……高度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形式创新”。
以此观照中国艺术界,讨论现代性常常受新文化运动以及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思潮的影响,对现代性的澄清实际上没有必要。因为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同中国的文化思想、民族审美心理、创作的方式方法是和谐的,与西方从初始到发展二者是并行而轨道不同的独立存在。所谓艺术“现代性”的观念,是中国现代教育和理论展开程序下的一个说法,触及到今天的篆刻与以往的划分时姑且沿用“现当代篆刻”。
“现当代篆刻”所应具的现代性问题:首先应体现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文化认知和态度;其次应不同于“帖系篆刻”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在内的“碑意篆刻”的传统美学和理论倾向;再者应重视篆刻本身的形式语言创新问题。具体说来,首先,“现当代篆刻”事实上已经被置于一种市场经济体系和展览机制之下,用以发挥其商业的、消费的、宣传的以及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属性的主题传播等诸多功能;其次,“现当代篆刻”应努力探索和拓展与传统不同的美学理论阐释与艺术批评维度;再者,“现当代篆刻”理应基于以上两点的实际境况,去多方寻求在媒材、技法、形式乃至风格的全面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