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砂”系列的深入,孟禄丁的作品开始呈现出一种超越形式的深度,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图像或符号挪用,而是已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文、此岸与彼岸的桥梁。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源自古老东方的神秘与力量,同时又被当代艺术的自由与开放所震撼。在2021年的个展上,孟禄丁在媒介延展上又一次大胆迈进,他将“牛皮”“牛骨”等充满死亡祭祀和未知神秘感的材料运用于“朱砂·祭”装置作品。同时,他还在抽象绘画上尝试使用“锡纸拼贴”技法。他先用火焚烧锡纸,然后在烧的痕迹之下再将锡纸、朱砂和其他传统西方绘画材料进行拼贴绘制。用以毒攻毒的东方巫术来守护神秘,这无疑是孟禄丁对抽象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新开拓。在这一系列创作中,孟禄丁不仅挑战了传统材料的界限,更深刻挖掘了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使得“朱砂·祭”系列装置作品成为一次跨越文化边界的深刻对话。火与锡纸的交织,既是破坏也是重生,象征着生命循环不息的宇宙哲理,而朱砂与西方绘画材料的融合,则是对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一次精妙融合与升华。观众置身于这样的艺术空间,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材料本身的质感与张力,更能在心灵深处被触动听见历史的低语并看到未来的微光。孟禄丁的作品,在这一刻,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讲述者,它们讲述着关于时间、生死、信仰与创造的永恒主题。
20世纪著名媒介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称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当代认知科学家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提出“延展认知”理论,将我们对心灵的认知观念从“颅内观”推进到“延展观”。“延展认知”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心理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大脑内的神经元活动,而是可以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分、使用的工具、媒介以及所处的环境。在《放大心灵》一书中,安迪·克拉克提出认知活动存在于大脑、身体和世界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人的认知心理过程更加复杂和灵活。“延展心灵的论点就是当环境部分以正确的方式与大脑耦合时,它们便成为心灵的部分。”[9]当我们使用外部工具(如算盘、计算器、笔记本等)来辅助心智活动时,这些工具实际上成为我们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媒介会以因果的方式影响了我们的心理活动,并与大脑内部的神经元活动相互耦合,共同构成了认知的整体。
孟禄丁的抽象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在孟禄丁的抽象画作中,丙烯、画布、锡纸、牛皮、矿物颜料这些看似独立的艺术元素,实则如同认知过程中的外部工具,它们不仅仅是画布上的装饰,更是艺术家思维与情感延展的媒介。这些媒介和材料以非线性的方式,在画布上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场域,与观者的内心体验产生深刻的因果联系。正如认知系统接纳并融合外部工具以放大心灵,孟禄丁的作品也邀请观众进入其构建的视觉宇宙,让心灵在色彩的流动、线条的交错中自由穿梭,实现个体感知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深度耦合。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成为连接内外世界的桥梁,让认知的边界得以无限延展,从而展现出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深度与广度。
随着“朱砂”系列和“朱砂·祭”系列装置作品的推出,孟禄丁抽象艺术具身化的“媒介延展”不仅拓宽了当代抽象艺术的媒介边界,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抽象艺术不仅仅是在“不可还原的纯粹平面”上的视觉盛宴,而且更是“多模态多通道”审美感官全覆盖的知觉游戏,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并沟通不同文明话语体系的重要桥梁。毫无疑问,在未来的艺术探索中,孟禄丁将继续以媒介延展和语言重构来将我们带入更加广阔而深邃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