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水是一个洁净身体的意象,这是雷子人画中最常见的水的功能运应。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所说的在溪流中洗耳、濯缨、濯足,就是表明品行高洁之士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与抛弃。但雷子人画中沐发濯足之辈绝非当世的什么高洁之士,而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他(她)洁净身体的行为非但没有反抗逃避世俗名利的意思,反而有着隐晦的肉欲之欢的生理诉求。雷子人的这种表述,即是对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最高精神典范的反讽,也是一种力图为“无意义存在”进行安置的“善举”,当然,也是一种“互文见义”的修辞,通过圣与凡、雅与俗、灵与肉、古与今同置一个语境中的差异、冲突、陌生、变奏,从而产生奇义歧见,看似不协调的双方,看似互相否定的双方,竟然如武林高手的互搏,互文见义,左右相克相生,协同出无法一语道尽的妙趣。当你看到一个光膀子的老农,屁股下压着一卷《坛经》,露出“何处惹尘埃”的偈语,双足泡在大木盆里,一边享受着发廊妹的沐发,一边右手食指翘起。天空中无数花瓣飘洒,恰好有一瓣落在他的指尖。他的左侧有菩萨加持,右边有罗汉护法,前后有水浪奔流……这样的情景在明代末期颓废文人的狂禅文学中似曾相识,却是雷子人所观察到的今日世风的真实写照。他要给圣、雅、灵祛魅,又要给凡、俗、肉加持,二者“互文见义”是一种带有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的修辞手法,就像明代小说《肉蒲团》的修辞,把女性的肉体同和尚打坐的蒲团合在一起,互文见义。
瀛洲 纸本设色 180cm×180cm 2019年
风入松 纸本设色 92cm×46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