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剥离出的极度纯粹的形式
麻汇源作品中的器物形式是如此单纯,看起来就像是方形、圆形那样与现实世界毫无瓜葛的纯粹。它本身也被分割为各种形状,例如瓶的轮廓,口部可能是椭圆,肩部有三角、腹部到足底由梯形、长方形等等组成。他从其自身情感对现实遗产(器物本身及其符号意涵)的真实感受出发,经由其特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最终走向了对形状自身成为一种现实的回应。
2真实的材料
麻汇源作品的内在巧思在于:以陶瓷釉料为媒介,却不制作实体器物,转而抽象提取器物轮廓作为绘画形式。这种高度提炼的“单纯的形式”与“陶瓷釉料”之间,存在着陶瓷历史赋予的天然共生性——千余年来,釉料始终是器物表面的物质载体,二者从未被割裂审视。
M器系列&宋·景德镇影青瓜棱瓶
虚实互文的审美张力
形式的“虚”(力求摆脱器物符号的文化意涵)与材料的“实”(釉料是陶瓷器物的真实物质构成)基于历史和现实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呼应,使作品处在一种“虚实之间”的模糊地带,催生出虚实互文的审美张力。
本自具足
艺术主体自在性的生成
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观看,我们会发现,麻汇源的作品魅力并非锁定在上述“器物形状+釉料绘画”这一固定的组合形式的特有内在张力之中。初识麻汇源,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经典的M瓷·M器系列作品,还有一组“美好时光”系列的作品,简单地说,这个系列是以孩子生活中的种种日常事物形状——如玩具、文具、衣服等等——替换M瓷·M器系列中的器物形状来创作的组画,其来源是麻汇源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生活点滴的观照。可以说,这些日常事物,本身并不具备强烈的文化符号属性,亦切断了前述形式与材料的内在关联,甚至在画面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具象,但其艺术感染力亦丝毫未见衰减。
美好时光系列
真实的物向形状与色彩转化
至此,我们已在麻汇源绘画中剥离了三重价值:
1、对现实事物的指代性描述;
2、器物题材的文化符号魅力;
3、独特的虚实互文创作巧思。
而其作品依然成立,那么,其中还留剩下来支撑着作品存在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是,是其自身。
确实,麻汇源并非纯粹的抽象画家,他并不意图单纯地描绘形状与色彩,创作完全与现实生活剥离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绘画。他坚信现实物的力量:花瓶、茶碗、香炉、扭曲的匣钵;玩具、雨伞、台灯、望远镜,孩子的T恤,种种生活中的物给予他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他信赖现实,并努力地在创作中传递这种信赖,但这些真实的物经由他的艺术转化,都成为了种种形状与色彩的价值。
美好时光系列·儿童手推车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