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豪越L无论如何定价,处境都显尴尬。不难看出,吉利也迫切想要吃下所有细分市场的所有份额,因而放大了产品矩阵式打法,这也导致了吉利车系之多、产品体系之繁琐已经到了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地步。国内其他厂商,大都是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而吉利则是在相同或相似市场推出定位差不多的车型,这点着实令人费解。
当然,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整个吉利集团以及旗下品牌方面。2008年以来,吉利就通过收购成熟品牌+孵化新品牌的方式培养出庞大的品牌矩阵,发布了全球鹰、帝豪、英伦等新品牌,但市场收效不佳,并在2014年以吉利品牌升级的方式宣告扩张失败。
而同样的战略,吉利如今也应用到了新能源市场。例如,2017年,以特斯拉为对标的极星品牌从沃尔沃拆分;2019年,吉利发布新能源品牌几何;2021年,吉利分别通过集团孵化、合资组建等方式成立枫叶汽车、smart、极氪等新能源品牌,尝试覆盖低端及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对于缺少新能源技术积累的吉利汽车来说,多品牌策略意味着财务的重大负担。从2018年以来的归母净利润(2022年为半年)来看,吉利可谓是一路下跌。在可预见的短期未来,极氪等新品牌还需持续投入,吉利汽车亟需提升盈利能力以支撑新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