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想集锦】(300)| 对三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的解读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7-20 11:57:57

以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 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标准的解读

李锦

图片

7月19日,在中央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传达会议精神时,讲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时,提到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是一般管理问题,这次放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后面,作为这一句的结束语,显得非常特殊。一方面把预算作为改革的手段,同时把国有经济增加值作为改革的目标,地位非常突出。说明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问题,极其重要。

实现经济增加值考核,是一项“管理革命”将有效抑制央企的投资冲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真正为国家创造价值。当然,这也是针对目前少数国企经济增加值弱的现象而提出的思路。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加值不高,利润偏低,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推动这项机制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国有经济增加值

所谓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资本成本(债务和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被扣除后的经济收入,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净价值,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从国资央企说,就是为国家创造“真正的利润”。经济增加值考核就是要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其变化反映了国家对国有企业考核从重表面到重内在、从重短期效益到重长期效益的一次重大转变。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增加值(EVA),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效益最大化判断工具也有不足,因为其中的主要指标信息采集、分析都基于企业财务报表(基于已发生的权责),反映的是企业的发生成本,没有考虑到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很可能激励公司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的长期价值的创造。具体表现在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和过度的扩大生产,国内的长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概念。思腾思特公司认为:企业通常采用的会计利润指标存在缺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为他忽视了股东资本投入的机会成本,企业赢利只有在高于其资本成本(含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EVA)高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后来,我国企业也接受了这个理念

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是: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在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影响其结果的有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三个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营收利润率(营业现金比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四位一体”,有利于通盘考察传统生产要素与新型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现在,提出经济增加值核算目标,是对国有资产考核制度的完善。

在今年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方面的价值。增加值、功能价值从不同维度衡量着企业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企业增加值反映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能够直观体现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量贡献;功能价值主要反映除创造经济价值外,企业所发挥的政治效用、承担的社会功能。

此次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就是希望央企进一步树牢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一方面继续提高央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另一方面强化战略意识、功能导向,更好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为什么要推行经济增加值核算?

企业的规模大、利润额高是否就好企业?在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考核指标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利润的企业却不一定真正创造了价值。

以前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以利润等绝对量指标为主。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容易造成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科技投入。

国务院国资委于2007年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试点,2010年推行。中央企业很少考虑资本运用的效益。比如,一家企业投资10亿元用于房地产开发,由于项目经营不善等原因难以收回投资,而如果把10亿元存入银行,同期所得利息可能会高于投入房地产的收益,但是在目前的会计核算中却无法体现出资本使用不善造成的浪费。现在,仍然存在这种状态。一年下来,利润还不如银行利息,实际上是没有利润。

按照国资委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在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总额指标不变,但经济增加值指标将取代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考核权重逐步加大。

图片

按经济增加值考核,有几个好处。

一是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在金融危机中,国际上一些大企业相继破产或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过度扩张,盲目并购,大量资本投资于低效的领域。目前,在一些中央企业还存在过分追求规模扩张,低效资本占用过多,资本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中央企业做强主业、控制风险、优化结构。在引入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业绩考核指标的价值管理之后,来自非主营或非经常性业务的收入将在会计调整中被剔除;依靠大量资本投入获得的收入,在扣减成本费用之后,还要与包括权益(股东)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当前者小于后者时,企业的价值指标会相应减少并抵消这些收入对利润的贡献。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以往的考核方式下,为了把利润总额做得好看,一些企业有时会大幅减少技术创新所依赖的研究费用的投入,以减少成本费用。在新的考核办法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成为一大亮点。为了引导企业加大关键领域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的研发投入,国资委明确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将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以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行情况

经济增加值考核是全新的考核方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国资委推行十多年,总体效果是好的。大部分央企将EVA指标分解至各个部门和下级单位,延伸了考核的触角。

现阶段,大多数央企已经把价值创造与战略规划、投融资决策和生产运营结合起来,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紧抓EVA的关键驱动因素,强化过程跟踪和控制评价,提高价值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企业还按月分析EVA指标,建立了动态的管控机制。

在实施EVA考核的同时,央企积极引入价值管理理念,增强资本成本意识,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做强主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样做,注重效益评价,突出EVA考核的价值创造导向。重视创新和创造,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重大突破和突出成绩的,年度考核给予加分奖励,任期考核给予表彰。《暂行办法》还设置EVA指标作为A级企业进级门槛;同时,规定绩效薪金的7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30%延期到任期考核结束后兑现。

图片

自2010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推行EVA考核。2010至2022年间,央企EVA从714亿元增长到8420亿元。但总体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国有资本回报水平仍有待提升。

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加值,意在引导央企注重“先算再投”,关注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在内的“完全成本”,优化资本投向和布局,减少低效无效资本占用,产生真正的经济利润,提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是对国资委价值创造思路的肯定,将推动国资央企预算管理的深化。

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行需要什么改进

目前,提升经济增加值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EVA考核中实际上也有很多难题,影响经济增加值的准确性。EVA考核的缺点需要探索,比如较难反映企业经营的差异性,完成分类考核难度很大;仍然依据财务数据,其考核结果还是有纵的空间;调整项目并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难以形成通用价值标准等等,这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EVA进行深入研究并完善,以使国有企业的EVA考核更加顺利和有效。

国有企业由于承担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公益成本,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经济资源利用方面具有的垄断优势,同时国内资本价值核算环境不够成熟,故而其经济增加值的核算相对复杂。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适当分离公益成分,把国企在经济资源竞争中具有的优势地位也纳入到核算体系中,推进针对性、个性化的比例制经济增加值核算体系,应是当前国企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主要路径

总之,实施EVA考核是业绩考核的必然方向,也是业绩考核的重中之重。国资委EVA考核仍处于初级阶段,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EVA考核方案,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不断把EVA考核引向深处,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最后落脚点在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上。说明这个问题的极其重要性。显然,已经做的,要解决难点,把这项好的运行机制巩固下去,推广开来。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268)丨 从习近平两会讲话,理解新质生产力提出的五个阶段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贾晗萱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