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想集锦】(302)| 对习近平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国有经济布局论述的理解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7-23 15:17:59

7月21日,公布二十届三中全会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一个是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国企改革的思路已经得到全面展示。里面最令人鼓舞的是一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重大消息,就如从矿石中提炼出“铀”一样,令人兴奋。

习近平讲话中强调,“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出现在纲领性语言的中间,而这个问题酝酿已久,而且是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提出来,有巨大冲击力。意料着以国有经济布局为主线的国资国企改革,将有大的动作出现。

预计在2029年前,这件事情将形成高潮并有结果。作者认为这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事情,是这次三中全会的重大志果。

7月21日,《界面》《中国证券报》《企业家日报》等发表了李锦的文章,或者对李锦进行专访。

图片

重新从功能分类入手对国企布局

中国必将出现本世纪来最大规模的国资重组改革

----对习近平在三中全会上关于国有经济布局重要论述的理解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同时公布。透露一个极其重大的思路,国企改革主线将凝聚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按2029年前完成本决定主要任务的时间要求,在2024年后的几年,将形成一个新的国有经济布局为主线的国企改革潮流,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将起强力的推动作用。

来自三中全会的国企改革大消息

在22123字的《决定》中,企业改革排在经济发展的第一条,长达791字,是最长的段落之一。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讲国企改革的内容陈述,只讲的一句话是: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耐人思考的是,“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前一句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后一句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个具有纲领性语言的装配方式,是一种新的逻辑结构。给人感觉是,“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逻辑起点,“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逻辑中介,而“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逻辑结果。这种空前的逻辑结构,给人以巨大的想象,可以预想,如此做起来,将是激发国有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一着,也将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动作。领袖的心迹坦露,使人心潮澎湃,以至夜不能寐。历史迟早会走的这一步,已经摆上领导桌面。

图片

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国企改革内容中提出: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显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路的展示。这里提出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使我们回到改革的原点。一个明晰,一个明确,后面是“三个集中”,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前瞻产业,这些词汇是国有企业功能的展示。

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是决定性的关键一搏

图片

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由现实难题长期积累而决定的关键一搏。较长时期,国有经济存在分类不清,功能紊乱的现象,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功能界定和分类管理。这个问题甚至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

功能分类不清,导致企业发展同质化、低质化。低质企业数量多就是其中之一。资源性能源性企业多,重化工业比重大。据了解,就建筑行业而言,改革初期大规模基本建设,使得大量从事建设行业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甚至长期在房地产行业逗留,现在很多企业利润只在几个点,甚至不抵银行利息。因为一心想着经济利润,不能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提升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在现阶段只能靠着“恶性竞争”中生存。环保产业在多数央企都有,而盈利者少。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数量不足,安全领域则力量不足。

功能分类不清,导致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易于形成顾此失彼状态。许多企业“盈利性使命”和“公益性使命”并存,一些应由政府履行或通过购买服务履行的职责仍由企业承担,一些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重大事项仍由政府审批,阻碍了企业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完善。问题极多,沉疴积累。现在,到了痛下决心动大手术的时候了。

功能分类不清,导致难以对不同功能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政策。现在,在监管措施、监管内容、监管要求、监管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界定与分类,有利于推进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增强国有资产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图片

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100年来,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6次较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高潮。美国一百来年的五次并购浪潮,可以为中国公司并购提供借鉴的思路。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和20世纪之交,并购浪潮几乎涉及了美国的所有行业。但并购数量最多的是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造、机械、煤炭等八个行业,这些行业并购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的2/3。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约78.3%。第二、第三、第四与第五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20世纪的20年代末、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第五次并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行业分布上,传播、金融、广播、计算机软件以及石油,占据了并购总值的49%。且出现了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此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以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产业升级。同时也加深了全球一体化程度。特别是美国第五次并购,对于进入新质生产力时代的中国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

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在现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基础上的大幅度提升。国有经济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微观层次的企业重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专业化重组包括产品结构、资本结构与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外部的合并与联盟等。其二是宏观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是指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企业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调整合并。而新的布局与结构调整是宏观的调整,是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与战略性重组。与新布局比较,过去的重组基本上是小打小闹。如果调整成功,将是中国国有经济获得活力与新的生命力的一次巨大推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重大推进作用。

在中国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候,总书记提出“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应该深悉其意。

一个新的逻辑体系已经形成

从《决定》的表述,目的、措施、行军路线与结果,把整个作战图景都谋划出来了。我们做一下细细的识别,三中全会决定在这里讲了四层意思,就是解决四个问题,就是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四个明确”。

图片

第一,是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的。为什么要调整,就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从增强核心功能考虑,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从提高核心竞争力考虑。首先是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企业一定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完成国有经济增加值。

第二,是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突破口。是从什么地方入手,就是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国资管理部门存在“多龙治水”的状态,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有国资委、财政部及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面对审计署、中组部、中纪委、中央巡视组/督导组、人社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的战略协同。“向中管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对中央企业也是有强大影响的。怎么解决各个部门相互牵制需要摆到议事日程上。很多事决策部门不办事或者办不了事、办事部门决策不了、办不成事情,相互牵制形象严重拖累改革进程。现在提出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是找到难点、堵点、卡点。当然,如何协调,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第三,是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步骤。国资的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第四,是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就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图片

回到改革原点理解改革的全面深化:重新从功能分类开始

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是对46万家国企分类。

过去是从商业、公益两种分类,这种分类显得原始而简单。从实践上看,结果在央企中公益类就剩下中储粮、中储棉两家,中储棉又被中粮重组了,所谓公益性国企,是名存实亡。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的企业,变成空缺,很不合理。

国企不能光去赚钱,还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现在重新分类,可以从战略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与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重新分类,区分不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明确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增强企业活力与发展动力。

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势必是一个大的重组、大的动荡过程。相当一些企业将会被合并,被转型。依靠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这句话不是口号,在国有经济重组中需要打破难点、堵点、卡点,从而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可以预测,国企的大规模布局与结构调整是今后五年国企改革最大的事件,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事件。二十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成果将可能在这里出现。因为三中全会讲明白了,我们也听明白了。下一步就是干明白了。

预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有专门的中央文件出台。

《决定》有一句话埋下伏笔“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大有文章,以后国有经济经济布局由谁管、怎么管,将会在得到明确。

图片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300)| 对三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的解读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贾晗萱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