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郭怡孮·花鸟画⑦丨色彩在墨的统领之下,奏出壮美的生命交响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8-19 17:34:59

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郭怡孮个人画展上,著名画家潘絜兹说,“我是工笔重彩,你画的是重彩写意。”重彩写意,关键要处理好墨与重彩的关系、重彩与淡彩的关系。初看郭怡孮的画,会感到满纸色彩。其实这些明丽的色彩是用墨线和墨块把它们调动和组织起来的,色彩在墨的统领之下。

《春光图》

郭怡孮说,我把重彩与写意结合,一是个人的喜好使然,二是感到中国画需要一种恢弘的气势。简括夸张具有神韵的写意造型和写意笔法,加上充满魅力的重彩材料的精镂细雕和淋漓挥洒,定会产生一种新气象,这正是我努力探索重彩写意的原因所在。

《日照香江》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表示,“郭先生在花鸟画领域是一位天才型的艺术家,郭先生以他个人对色彩万物的感知,他成功地、自由地把它转化为一种艺术的逻辑,一种艺术的色彩体系,这是他对美术史的一大贡献。”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表示,“中国的写意画其中有一大支是写意重彩,当然他以前这个趋势是很强劲的,虽然很强劲,但是独立地成为一个写意重彩的画科,我觉得是从郭老师开始。他以他众多的作品,以他几十年的实践,确立了中国写意重彩。”

《赤道骄阳——我的内罗毕宣言》



《雁栖湖畔APEC蓝》

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说:“郭怡孮先生能够从色彩方面有所突破,这是一个近代、现代的艺术发展道路的一个尝试。郭先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几十年如一日地探索,色彩更加丰富、更加灿烂,这个时代精神是很难得的。”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表示,“郭先生在色彩上的突破,可以说是突破了古人,他是从传统而来,他传承了古人的铺锦列绣的花鸟的工笔重彩的理念,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人文所强调的平淡天真的人文气象。在郭先生的花鸟画中,他始终是立足于时代感,立足于时代的审美。”

《南岛晨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说:“他的色彩表现非常热烈,非常热辣,具有一种阳刚向上的审美格调。同时,在绘画语言上,他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实践,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当代表现。另外,他的色彩表现既有文人水墨的那种意味,也有色彩的表现力。他的作品有民间绘画色彩的热烈的色彩表现,又不同于民间的色彩,他的色彩有书法的笔意在里边,这样就相当于郭先生在色彩创作当中,他把民间的色彩创造和文人的笔墨追求结合在了一起。”

《与海共舞》

郭怡孮在大花鸟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是对传统的宫廷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的继承发展与时代性超越。画面中的笔墨线条以及色彩感、光线感、空间感、时间感等,既与传统中国花鸟画同根同源,又恰如其分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有益成分。作品中那蕴含着的新鲜而芬芳的思想、形象与色彩,共同交织成一曲曲壮美的生命交响。

郭怡孮说:“我对色彩有天生的一种偏爱,对于色彩来说,我认为花鸟画家应该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色彩体系,也应该借鉴西画的色彩体系,更应该借鉴中国民间的色彩的一些体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中西绘画的色彩研究上了一些功夫,所以我尽量更多地用色彩去表现。实际上中国画没有纯色彩,中国画的色彩是色墨关系,要把色彩和墨的关系处理好。”

《一路看竹到几峰》

郭怡孮习惯用墨块来组织色彩,把画面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色彩用浓墨或淡墨,或清晰或朦胧地归拢起来、团聚起来、衬托起来,把重彩分成组,连成势,让那些鲜艳的花朵不要太花、太碎、太散、太飘。墨是美丽花园的基础构架,色彩在它的统领下,变得极有秩序,画面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花圃。

郭怡孮说,“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发挥中国水墨画墨华与色彩的双重魅力是我近年来努力探索的……在创作中我用很大的心力不断调整色与墨的关系,使二者的效应都能尽力发挥,在冲撞中达到和谐。这些年来我总是企图把色块、墨块、线条并置起来,用一种富于表现力和结构力的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生机勃发的整体。”

《煌煌宫墙外 冉冉菖蒲稠》

郭怡孮又说,“看起来我用色的色彩很多,实际上我一直把墨当成主帅,所有的色都要墨来调动,都要墨来衬托,我的画要是没有墨就不是中国画。中国画只有一个主色、两个复色,西画有红黄蓝三原色。一个主色是墨,两个复色是花青和赭石,花青是所有冷色的代表,赭石是所有暖色的代表,一冷一暖就形成了中国绘画基本的格调。我研究墨和色的各种关系,如冲撞关系、渗化关系、套罩关系、临界关系、挤染关系等。”

郭怡孮的画作,有着变化自如的斑斓色彩,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在那不拘一格的构图中,横斜地容生着形神兼备的花草,它们洋溢着一种自然的清风,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朝气,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展现着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大美。

《朱竹白石图》



《咏梅》

郭怡孮说:“对色与墨的冲撞,我怀有极高的兴致,喜欢色彩向墨团中挥洒,其渗化出的墨痕和色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妙,透出几分清新、几分苍古、几多生机。古人把此法称为‘破,以墨破色,以色破墨,‘破往往使画面石破天惊。我还习惯用焦墨乱点,这‘乱点实际是最后以激情调整画面,是靠直觉,这是出神出彩的时候,用这些浓浓的墨点来醒神,那些不太协调的笔墨色彩也统统用它来调理。我往往最后用大碗的色彩在局部泼染,把本来过于清晰、过于工谨的画面变得朦胧、变得活泼。把零碎的画面变得整体,调子也会更加统一。这要靠很大的勇气来‘破坏,这破坏是对画面的大胆建设,我经常得益于此法。

构成郭怡孮画面的,往往是大片浓重炽烈的色彩,但统领整个画面,予人满眼生机的,在于色彩之间的线条,这是整个画面的精神所系。色块烘托着线条,线条引领着色块,共同雕琢出一片华彩、堂皇、正大、明净的世界。

《天地和同 春光锦绣》



《晨晖》

郭怡孮说,中国线条,不是单一的轮廓线,也不只是结构线,但又要有轮廓、有结构,关键是要有意、有神,是感情化了的线条。线有从属性的一面,但更有独立性的一面,融化形色,撷其精神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和意趣,因此是高度提炼的艺术化的线条,是脱去繁缛、独标高洁的线条。能否从繁杂的形态中择别和提炼出主线是关键,这由博返约的提炼过程,是创作的重要过程。

中国画家根据自己的形式法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线条程式。中国线条的写实性、抽象性、抒情性、表现性和装饰性使其具有无穷的表现力。

《大好春光》

2011年,“大好春光——郭怡孮绘画展”举办。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郭怡孮用色彩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组成一个强大的艺术的交响效果,这方面我觉得他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利用了色彩,也利用了墨,也利用了笔线,还利用了其他的一些材料,强化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他的画不能完全说具有装饰性,它具有装饰性,但是在装饰性后面它有意义,它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化的深度。”

《春到太行》



《霓裳羽衣图》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说:“他找到自己的勾填法、没骨法、写意重彩法,综合地运用笔墨、色彩、线条和现代构成,以饱满的构图、热烈的色彩、某种纯化的或者对比的色调表达他的感受,他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艺术有难度才有高度。”

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说:“他把过去在唐宋时代也还有过的重彩的工笔的花卉,后来在民间和宫廷里面也还有的重彩的传统发扬光大,然后和西方的对色彩规律的经验结合起来,这样就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又增加了心花怒放、大好春光的那种感觉,这确实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他的画能够抓人的地方。但是他的画不是只有色彩,还是有线条的,色彩、线条跟形构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又不同于古代人,不同于他的师辈,所以他就有了自己的特点了。”

《燎原》



《春涛化龍图》

郭怡孮对色彩的研究,也体现在他对色彩材料的运用上。他独辟蹊径,开发了很多矿物质和海洋物质颜料,并通过控制颜料的粗细颗粒,来改变材料的表现力和使用功能。很多刮擦的爽利笔触,区别于传统国画颜料的干涩,让画面在艳丽的色彩中温润透亮,生意盎然。

《春雷声声》



《太平山下 紫荆花发》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郭怡孮的贡献和价值体现在他适度弱化了约定俗成的水墨画程式,强化了色彩在视觉图式中的主体功能,甚至尝试以色代墨,凸现了中国画色彩在水墨材质应用中的独特性,而且越趋晚进,他的作品更适合在水墨渲淡为尚的画面中大胆引入了明媚璀璨的阳光。”

《金色池塘》



《雨林深处》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说:“郭怡孮在色彩上大胆尝试,他用色的色谱非常宽,非常丰富,这对花鸟画发展做了很好的探索。”

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说:“在传统的基础上,郭怡孮先生大胆地寻求创新之路,他把充满魅力和情感的色彩同写意的造型结合起来,淋漓洒脱,形成了一种重彩写意的个人风格,展现了花鸟画的大气象,大大拓展了传统花鸟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蕴,对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俯视众芳》



《罗霄山花》

郭怡孮默默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它是那么斑斓,那么峥嵘,又是那么肃穆。郭怡孮以璀璨斑斓的姿貌,展现着花鸟画的独特魅力,传递出时代的精神,传递出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调,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时代演奏出激荡而和谐的旋律。

(来源:藏视网翰墨人生)

画家简介

郭怡孮·花鸟画②丨始于家庭文化熏陶,践于艺路漫漫求索

郭怡孮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会长

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责任编辑:孙秀青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