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王晓辉“学科命题下的水墨教学与实践”讲座回顾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12-18 11:56:04

图片

2024年11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主任王晓辉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学科命题下的水墨教学与实践”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王晓辉教授介绍了学科命题之下的水墨课程设置与架构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旨在通过“多维度专业基础”“宽基础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升学生综合学养、挖掘个体艺术探索与创造的潜质,以此推进艺术教育自身规律的深化发展的教学方法。

【水墨人物画学科教学】

王晓辉教授指出,学科建设对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过去艺术类教学相对松散,但随着教育部门的评估,课程改进和调整成为各大艺术院校的重点。中央美术学院在过去十几年中至少调整过两次课程设计。这些调整直接影响了本科、硕士到博士培养的教育形态与走向。基础教学在新时代的教学现场得到了新的解读和阐释。以王晓辉教授的个人成长经历为例,他在70年代末读中专,80年代读大学,90年代读硕士的经历中,每一段都有工作经历,与现在本硕博连读的情况不同。那时,艺术教育旨在培养精英艺术家,课程设计和教师施教的理念都是为了让专业学生成才。但今天的教育更接近于大众化、普及化的美术教育。

图片

王晓辉教授强调,水墨人物画教学强调多维度的基础教学和宽泛的人文素养。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他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素养,挖掘个体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这是在走过精英式教学之后,现代教学的重点。他通过对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到他们经过连续学习后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的课程设计有直接关系。以人物专业为例,在新的学科建设下,尽管素描造型及专业写生看似减少,传统临摹看似增多,但综合性的创造性仍在提升。这是因为今天教育的一个小目标是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以彰显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在传统教育下,或者说现代人物画的新课程设计下,师生的创作能力仍然居高不下。他通过展示教师和学生入选的情况,体现了这一点。

图片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图片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图片

王晓辉教授创作

1979-1982年作品

王晓辉教授指出,艺术创造做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其对于社会的贡献是提供探索的思维模式,训练感性思维方式,得到的是探索的、实质性创造的能力。这是艺术所能给社会提供最根本的价值体现。他认为,科学家学习艺术也是为了提升感性思维,提醒你在理性思维下保持更多的感性与直觉能力,从而对新课题有所感悟。艺术学习的不同阶段决定了一生的工作体验方式和观察、理解社会的观照方式,保持天性的那点直觉和不断启新探索潜质是艺术学习的核心。

图片

图片

【人物画百年之辩】

王晓辉教授介绍,在人物画的学习中能体味到很多含义。写意人物、水墨人物、写实人物、具象水墨等称谓都反映了今天人物画的多样性。现代人物画是这100年以来的专业称谓,而它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争辩,尤其是关于写实与写意、抽象与具象、笔墨与造型、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艺术问题。这些问题汇聚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形成了人物画本体问题之争与艺术实践现状的不同步。尽管百年来的各种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难以达成共识,但当我们回顾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时,却可以看到令人难以想象的艺术成就。因此,王晓辉教授提出,当下的艺术教育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人物画的“融合”命题及其所带来的意义之辩,或许对于今天的现代人物画教学来说,它不应再作为教学最重要与最根本的问题。

图片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图片

王晓辉教授创作

1985-1989年作品

王晓辉教授强调,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时间是化解一切问题争辩的净化剂,艺术总要随时间的更替不断演进。现代人物画的产生是在近现代历史节点下,社会文化综合导向的结果。人物画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面貌形态,也必然受社会进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后者来讲,其发展显然较少受到文化舆论的直接影响。过往诸多价值之争,如形式美之辩、美丑之辩、人体与素描之辩、笔墨之辩、新文人画强盛与式微的过程,这些文化命题的对与错,似乎并未对学院的教育教学产生根本意义上的影响。换句话说,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走向,这便是由实践经验所沉淀的结果。

【当下的水墨教育教学】

图片

王晓辉教授介绍,水墨艺术的学习离不开古代经典和传统精神的滋养,但对于人物画来说,其教学与创作的落脚点更要走进现实,归于日常。人物画教学应不断引导,使水墨这一媒介或绘画形式成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记录,不断纯化个体感受与思考的载体。非精英教育模式之下的教学结果不再只为攀登一座高峰,人物画的教学导向、成果形式也不限于固守笔墨或人物本身,随着水墨日常化的深入展开,更加多元、综合的艺术潜能与素养,或将得到发掘与培养。

图片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图片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图片

王晓辉教授创作

1994-1996年作品

王晓辉教授指出,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能化、信息共享、要求人们不断面向未来的时代。对于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时代的发展现实是必须要面对的,首先提升教师综合艺术创造能力和对未来艺术的觉悟是一种必要。在这一背景下,艺术教学不是单向输入,而应成为双向互动、彼此接受、教学相长的过程,并预留开放与变通的空间。当教师通过沟通交流,聆听并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学会以新一代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艺术时,代际之间的距离与落差将会拉近、缩小,由此在教与学的互动之中,避免形成艺术的代沟。

图片

王晓辉教授的山水写生

图片

王晓辉教授强调,艺术教育的初心应是唤醒、启迪学生自我探索与思考的能力。今日的教学鼓励创造思维,但这不是为新而新,或为“创造”而制造“创新”,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养成持续积累与勇于试错的习惯,从实践中孕育“探索出新”的艺术现象,形成可再生、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当下的教学强调“水墨+”的概念,需要更多综合性的学习。他建议采用手稿记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这对日常学习、创作、基础学习和跨专业学习都有相当的意义。

图片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图片


图片

同学A:作为国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人物素描写生时,我们应该更加重点聚焦于哪些方面?

王晓辉:首先,需要摒弃考前那种死板的照片模式化的素描方式,通过大学素描课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建立艺术史的造型观,比对中外历史上优秀的造型经验培养出更深入的艺术理解和表现能力。一年级学生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造型的绘画能力和观察方式,即如何准确地描绘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物基本的形态关系。除了基本的造型问题,还应该提升造型素养,通过观摩和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素描作品,将心得体会应用到自己的素描方式中,训练自己的借鉴、吸收和感受力。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素描史和作品,提升自己的素描作品的表现和刻画能力,比如选择合适的单色工具和素描语言的应用方式等。

同学B:宋代的一些园林画稿到现代的画稿,请问关于园林建筑有什么改进或者变化?

王晓辉:园林设计代表了中国典型的建筑方式,尤其是南方园林,以苏州为代表,保存量最大且最集中。现代园林设计可能在保留传统精神内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审美多样性。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而南方园林则更注重与建筑的结合,具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氛围。现代园林设计中,这种地域特色的差异仍然存在,但也在不断交流和融合中发展。南方园林更加私情、个人化和生活化,而北方园林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形态下的缩影,追求宏大。现代园林设计可能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有所探索和发展。

图片


图片

同学C:您在创作《丽日佳人》这幅作品时,是如何构思的,并且是如何捕捉到将地域特性的形象与画作联系在一起的?

王晓辉:我最初作为援疆教师去新疆,主要任务是帮助新疆艺术学院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在那里,我画了很多写生,主要是新疆多民族形象和地域特色等,形象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个民族的形象。在新疆艺术学院的写生展之后,我有了将新疆不同的各民族形象组合在一起的想法,虽然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但仍然很想尝试。我选择了排列组合的方式来构图,原因一是排列组合能增强画面的视觉感,二是新疆女性穿着丰富多样十分有质感,这样的构图可以展示不同个体的丽质与变化。我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用单调的笔墨表达复杂多样的裙子衣着形态,用笔墨来表现这些复杂性的确是个新问题。在创作中,色彩应用以及处理黑白灰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这些元素可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解决裙子的绘画难题和人物组合的复杂性,我挑战了自己,这也是我在创作中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图片

丽日佳人

同学D:请问您在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是如何克服的?

王晓辉:我的基本原则是不绕过问题。在绘画实践中,无论是教学还是个人创作,遇到问题我不会选择回避。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有一个成熟说法叫“胸有成竹”,意味着在画竹子之前,心中要有竹子的形象,这样才能程式化地表达,达到意写的神韵境界。但在人物画创作中,我采取相反的方法,面对不同质感与不同生活样态的人物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它。我认为人物画不能回避问题,依靠现场的直觉感悟用笔墨的方式一对一地去对应问题。艺术创造不是为了完美,其本质过程是不断探索去解决问题,当然更不是为了参展。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一旦一个问题被解决,我就会转向另一个更新的问题。

同学E:我们在画线性素描时,速写的线条很有灵动性,但长期写生时线条可能会失去灵动性,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王晓辉:解决线条失去灵动性的问题,不是靠空想来解决的,而是通过观摩更好的线性素描作品来获得灵感和艺术语言的积累,我推荐你阅读《大师手稿》和《大师创作》这两本书,它们收录了从西方古典到近现代艺术家的手稿,这些手稿展示了日常绘画的线性可能性,对于提升素描素养非常有帮助。通过观察大师的手稿,你可以学习到线条的多样与变化的可能性,大量的信息存储和大量的思考性训练会帮助你在写生状态下持久的保持语言方式的灵动性。

(来源:上美讲堂


画家简介

王晓辉微水墨·有梦系列丨 “纯正”的艺术,“陌生”的真实

王晓辉,别署清晖。1982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今华北理工大学美术学院),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199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中国人物画创作高级研修班,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正月跑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战争日记》获“和平的礼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世界美术大展金奖;《太行秋阳》入选百年中国画展;《父老乡亲》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人物卷。出版:《CAF——水墨正当时》《微水墨——现代水墨人物作品集》《大写意——传统古典写意人物作品集》等专著二十余部。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