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广州美院院长范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地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7-16 13:37:29

图片

范勃院长在广州美术学院2024年毕业季开幕式讲话

《中华英才》从去年起筹办《一校之长》专栏,在教育界广受关注。选定的第一个报道对象,就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范勃院长。当时在广州召开的“读懂中国”会议上,听到了他面对中外嘉宾的演讲。

其时,正值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举办70周年校庆,记者应邀参加,看到了这位院长的大手笔:近两万名校友、艺术界专家和全国高校负责人汇聚广美,共谋一个主题:在新时代怎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美术高地?

在“多元多维·互通互鉴——全球湾区艺术与科技教育发展论坛”上,范勃院长直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需求,系统阐述广州美院的“在地责任与系统思维”,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校之长,在新起点上谋划广美继往开来的新思路。

图片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在广州美术学院调研

精心擦亮“广美”品牌

范勃是广州美术学院第八任院长。2022年9月16日,他以新院长的身份主持新生入学典礼,并宣布启动70周年校庆活动。从这一刻起,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新身份,就是要勇毅挑起一个积淀绵长的历史名校的重担,从相对单纯的创作、教学和行政事务,转向带领八千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地。

时年56岁的范勃,在广州美院任教已经25年了,他经过了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深造,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获过全国大奖,入选南粤名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主持过多项教研教改项目,出版过国家级美术教材。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作为课程负责人和团队入选全国高校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2年7月,荣获第18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一等奖。

图片

广美课程“油画”入选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范勃教授及教学团队入选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现在,他遇到的挑战自然是比创作一幅油画、带领一批学生难度要大得多。

迎接70周年校庆,新院长着力打造校史馆。新建的广美校史馆,集合了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的规划建设理念于一体,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既有庄重的历史感,学术的严谨性,又在空间设计与视觉语言上具有艺术性与当代感,是一个可生长可延展的展览空间。

范勃道:“校史馆是广美一个品牌标志,也是广美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支点,代表我们向前辈致敬,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武昌美术学校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在新的校史馆建设过程中,范勃院长指导工作团队对史料广泛征集,深入挖掘、梳理,先后六易其稿,筛选出不同时期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图片

广州美院校史馆

新的校史馆荟萃了广州美院的历史成果,借70周年校庆之机,学校又收集到许多新的历史文物。年逾九旬的梁世雄教授及夫人容璞,是广州美院的老前辈,夫妇俩向学校捐赠了60件16套画作和《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一套22册。岭南美术出版社捐赠了新近编辑出版的《梁世雄全集》一套8册,这些作品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

范勃身着深色套装,身材颀长,一副眼镜让他显得儒雅风流。采访中我问范勃院长:“广美为什么要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

他回答道:“基于社会创新体系建设,我们提出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探索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文化社会高度同频、深度对接的创新发展路径,力求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贡献新的‘广美经验’。简单说来,就是探索美术教育如何赋能大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范勃院长认为,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解放初期八大美院的校址分布,就是充分考虑国家文化事业整体布局定下的。现在,八大美院每年为社会培养约一万多名美术设计人才,在传承创新区域文化,深度参与区域文化创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讲授思政第一课

广美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有独立建制的美术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作为艺术院校,所受的政策限制较多,支持力度较小;与综合大学相比,在办学规模、资源获取、科研奖项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还要面对学科目录调整带来的挑战,原有学科资源亟待重新整合和分配。在学院内部,也面临专业之间存在壁垒,发展不均衡,各学科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有的学科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等问题。

范勃认为,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纳入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必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学科专业。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推动广州美术学院开启新思路、开辟新领域、开发新赛道。基于以上思考,学校提出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坚持以“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来谋划未来发展,从问题和需求出发,突破原有学科专业设置的条块分割局限,组建社会技术创新、艺术科技产业、艺术城乡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生活、视觉文化传播六大动态创新集群,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探索高等艺术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同频、深度共振的创新发展路径。具体而言——

社会技术创新集群聚焦国家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将从观念思维层面,研究、阐释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新形势,提供方法论指引。基于此,学校成立了“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新型平台机构,探索一条社会参与办学和高校服务新模式。

艺术科技产业集群聚焦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求,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探索建立艺术、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产品与服务系统、数字艺术创新、智能与信息交互等领域的潜力。2022年,学校联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创建了以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学校组建了包括设计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心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重新构建了“设计+工程+科学+商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跨学科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工程与科学思维的复合型创新创业设计人才,为经济湾区、产业湾区、科技湾区、人文湾区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图片

2024年毕业季开幕式现场

艺术城乡建设集群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多元同构为路径,持续赋能美丽乡村和城市更新建设。像学校自去年开始担任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盟主单位,今年成立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并组织“艺术乡建高校教学联盟”等,都在持续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美育贡献广美力量。

文化遗产保护集群聚焦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依托学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和国内高等美术院校首个“艺术品保护修复与材料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文化遗产利用提质增效,在构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体系中探索“中国方案”。

文化创意生活集群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紧扣艺术与设计生态链,拓展丰富“艺术+生活”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湾区文化能量场。目前,学校组建了以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平台,孵化出了设计之春、岩设计等一系列文创新IP与新势力,高质量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视觉文化传播集群则聚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艺术人才,并充分发掘当代艺术超国界的连接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叙述方式和独特魅力。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代表,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好广美特色的视觉形象输出,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区域文化提升贡献力量。

范勃告诉记者,“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是区域的、在地的行动指南,也是广美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愿景。每个创新集群因需求导向而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独立体,集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动态融汇,因集群间的张力而形成了系统发展的活力。

图片

广美湾区创新学院(佛山)校区效果图

同时,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特色高校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众多新突破。其中,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大湾区美术学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开辟佛山新校区,现正式命名为湾区创新学院(佛山),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代办学特色,并将对标世界一流美术院校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2023年11月,权威的“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最好学科排名,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排名全国第三,跻身“中国顶尖学科”;设计学排名第31,艺术学理论排名第27。

在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由学校产学研平台——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荣获特别奖;山西博物院《“晋魂”》、陕西历史博物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浙江省博物馆《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荣获精品奖;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成果丰硕。

图片

2023年11月,广州美院70周年校庆合影照

开拓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路径

主题性美术创作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和历史感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记忆和时代精神,是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针对文化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0年,中国美协成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标志着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已成为新时代美术工作的重要任务。

范勃担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后,学校通过一系列举措深化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对接国家文化战略。

2022年,学校在国内首创于本科生层次开设“叙事性绘画实验班”,打造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美术创作“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邀请国内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军人物、校内名师名家、优秀骨干青年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与创作指导,深入探索现实主义美术创新性发展,培养原创型美术人才。

2023年10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中心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分别共建,将汇聚更多资源与优势,不断开拓新时代广东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广度,推动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美术佳作的产生。

今年4月,范勃以《宏大叙事与个体视角——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为题,在广州美院昌岗校区设计大楼国际报告厅为近400名教职工和研究生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范勃指出,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要表现我们国家辉煌的历史成就和光荣的革命历程,更要建构我们国家的当代形象,书写我们国家的当代史。因此,主题性美术与着重于形式美感探索、专注于个人情感表达的美术不同,有着突出的主题性和对象性,创作者需要通过对表现主题和表现对象的艺术诠释,达成一种历史叙事。

图片

潘鹤作品《艰苦岁月》雕塑1956年

他强调,古今中外各种文明都以其作为塑造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以图像共塑民族记忆,凝聚民族情感,强化民族共识。近代以来,深重的民族危难和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改革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开展,使得“民族”“国家”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美术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广州美术学院在学术渊源上继承了“二高一陈”等岭南画派先辈、李铁夫等中国油画先驱的革新精神,以及“新兴木刻”和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在20世纪的革命历史画创作乃至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潘鹤的《艰苦岁月》、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从各个角度切入国家历史,进行图像叙事。近年来,国家层面主导的各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广美都有积极参与,诞生了一大批反映历史和现实的精品力作。

范勃道,主题性美术创作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旋律,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理解该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力的宏大叙事,叙事历史。但一味地宏大叙事难免容易陷入大而空,所以,创作者个体经验的介入和个体视角的观察就显得至关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材料、历史细节只有在被艺术家的个性创作所照亮的时候,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

他以广美首任校长胡一川的名作《开镣》为例,指出该作品通过“开镣”这一具有双关性的意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以个体经验完成历史叙事,并实现“召唤结构”的经典案例。

图片

胡一川作品《开镣》油画1950年

图片

范勃 郭祖昌 林锋 作品《改革开放第一炮》 布面油画 450cm×300cm 2020年

图片

范勃作品《不尽的黄昏》油画2004年

范勃还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他与郭祖昌、林锋共同完成的油画作品《改革开放第一炮》(该作品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作为创作者,他们没有对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进行罗列或概括,而是选择1979年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深圳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破土动工,深圳特区建设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历史瞬间。因为这一炮,是“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惊雷”,也是一个具有一定戏剧冲突、适合绘画表现的瞬间。“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像其他表现新中国建设的作品一样,塑造劳动模范作为典型的形象,而是将目光投向千千万万的无名建设者。作品最终呈现了40多个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目的就在于使他们具有一种群体的代表性,他们是那个时代无数平凡的建设者的缩影。”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右一)、院长范勃(左二)与2024届毕业生合影

这样的校长教学,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感召力和启发性的。范勃鲜明地提出,主题性美术创作,完全可以、也应该在宏大叙事与个体视角之间取得辩证统一,一方面有对大历史、大社会的观照,另一方面塑造细腻生动、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小人物书写大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有一项超越性要求,即一件作品不光要尊重史实,还要与美术史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国际对话。

一位同学听了校长第一课后,在发给记者的微信中说,院长一堂课,拨亮一盏灯。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条值得深耕的成才路径。只要融入创作者的个体视角和个性叙事,就可以有宏大的精神空间和历史价值。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年第13期)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艺术家简介

范勃: 不尽的黄昏,对社会中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与呈现

范勃,著名艺术家。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广东省“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等。

  责任编辑:徐智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