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谭勋丨通过作品占有领地,不断释放自己的“味道”……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12-22 12:01:46

图片

2024年11月30日,艺术家谭勋个展《去散步》在湖北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文带来综合报道,其中包括米诺在现场给大家带来的展览直观感受,资深媒体人裴刚三个不同维度的解读,艺术家谭勋自述,以及策展人孙振华对谭勋创作提炼的关键词等,可以从不同侧面对于本次展览有所了解。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艺术家谭勋在展览开幕式发言

李明庄是我的工作室,2017年母亲去世,再加工作室拆迁,搬到新的工作室,每一个改变可能都创造了一个可能性,让我们找到一个去做作品的方向。这期间我用工作室拆迁下来的彩钢板模仿了工作室里的一块儿石头,由此展开了《彩虹计划》的持续创作。它有一个很大的特性,易于组装,快速成型,而且这个视觉符号非常突出,城市快速发展离不开这个材料。这个材料的属性特别符合这个时代的一个节奏,一个单体一个单体去摆放,也可以随着空间改变而改变。

《日子》是我带着我的狗七七去散步,它的尿渍给我给我带来的灵感。它通过尿渍的味道占有领地,跟人的性格是一样的,由此联想到用它的这个尿渍做作品。艺术家梁硕看完作品就说,艺术家跟狗一样,通过作品占有你的地,不断释放你的味道。

《李明庄计划》是我在2004年以后开启的断断续续的一个工作。源于我们对时代记忆的这些器物的改造,还有对我们热爱的“中国山水”这个符号的一种当代艺术语言的转换。

在那些器物盒子上的浮雕有一部分是民俗图示,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选择的美术史里的名家经典作品,以及我儿子小时候画的画儿等等。我把它们有意无意的混搭在的这些60年代、70年代、80年代这各个时期的这些旧铁盒里,它们带历史的沉淀感和岁月感就非常强。

部分作品里的“山水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梅兰竹菊”,还有书法,我把它们融入到当代艺术语言里进行了转化。比如在现实社会中,一把一把扫地的扫帚,我把它拆解开之后,又回到“竹谱”的概念。

“一次性水杯”的作品也是如此。这些作品,当它们展开以后,就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具有理想性的“自然”,它像山,像水,像太多自然界的东西。无论是我们追求自然也好,模仿自然也好,都不如自然来的自然。

我一直想与现实有一个疏离,或者被现实包围,你总是无处可逃。似乎只有在去散步、去健身的那一点点间隙,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完全和现实脱离的一个状态。

我认为创作过程中不是在工作室发生的,也不是在雕塑台前面儿发生的,它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它象征着我们在日常里面的一个生活方式,可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这也是我在湖北美术馆展览《去散步的》想要呈现给大家的一个状态。

(文/谭勋)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谭勋的艺术关键词(节选)

为什么说2000年前后的一代青年雕塑家的崛起是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代青年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体系发生了变化。说得再具体一点,谭勋以及这一代艺术家从新世纪开始,在艺术观念和思想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关键词。

一、建构思维

谭勋个人的建构思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谭勋将艺术的关注点集中到了“材料”和“物”上面,即发现新材料,开掘新物性,拓展新疆域。

《李明庄计划》是谭勋对材料认识的重要转折。从这个系列开始,谭勋形成了“尊重一切物”的材料观。其后,无论《柏崖枝》、《一次性纸杯》、《竹谱》……都体现出谭勋“从材料出发”的雕塑创作方法论。

其二,谭勋的作品无论是涉及社会话题,还是对普通日常生活的观察,他的态度与前辈们也有不同。他宁愿选择一种沉着、冷静的态度;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喜不怒,不卑不亢;不作惊人之语,不求惊世骇俗;他把态度藏在材料后面,让作品自己说话,把阐释交给观众。

其三,对于历史、传统,谭勋充满敬意,从不轻慢、调侃、揶揄,而是保持着敬畏之心。他告别了激进,以一种建设性态度,力图构建艺术本体语言。在创作策略上,他试图让新、旧艺术和解,由过去的那种对抗性、否定性的二元关系,变成为对话性,协商性的包容关系。让当代艺术具有了更广阔讨论,对话的空间。

建构思维给谭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只要生活在继续,感觉依然敏锐,他就有无穷的可能。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二、微观叙事

谭勋的创作基本都属于微观叙事。尽管微观叙事并不是谭勋的专利,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是共同的时代趋势;然而,谭勋的微观叙事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他的个人化角度,意思是说,微观人人都有,眼光各不相同。

谭勋《李明庄计划》里的那些“柱头”,再平凡、普通不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些从老房子上被拆下来的柱头随处可见,人们往往对它们熟视无睹。只有谭勋独具只眼,没有放过这些“檐柱”。他用雕塑家的方式,用钻、烧等各种手段对它们进行处理,最后给这些老旧的柱头,赋以典雅的中国古代山水的形态;让这些废弃的“柱头”成为人们寄托情思和记忆的“诗和远方”。

微观叙事说到底,是对个性的尊重。对谭勋的创作而言,微观叙事不是为了小微而小微,为了平凡而平凡;超越在艺术中永远是存在的。如何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到一个天堂?这才是微观叙事的真正意义所在。

就连谭勋家的狗也没闲着。谭勋的“狗尿渍系列”,就来自谭勋在遛狗过程中狗尿的启示。在谭勋眼里,这种不规则的痕迹如同中国画“屋漏痕”效果,于是“狗尿渍”就成为了他创作图像的来源。一旦将狗尿也可以成为了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那就真如庄子所言,“道在屎溺”,人狗为了艺术各尽其力,“相看两不厌”。

一旦“微观”成为艺术家个人化、生活化的思维和叙事方式,它会为作者开启一个无比广阔的艺术世界。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三、公共意识

谭勋的公共意识就是在一个开放的思想框架里,让自己的艺术参与到与他人共同审美关系的构建中,让自己的作品不再是孤芳自赏的精英话语,而是可以分享和参与的公共平台。因此,建构思维的包容性、对话性就成为公共意识的应有之意。

谭勋的《彩虹中国计划》是一个宏大的作品系列,他创造性地将中国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彩钢板”作为雕塑材料,在国内十几个城市中进行了巡回展出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制作。应该说,彩钢板这个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公共辨识性。《彩虹中国计划》系列作品打破了公共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界限,在观念上,它将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彩钢板材料呈现出来,意在引发思考,因此这个系列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公共话题性。

谭勋作品的公共意识,还体现在他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共空间,让艺术近距离地与公众的互动,

谭勋的《一次性纸杯》是让公众对艺术另类参与的一次有趣的尝试。谭勋从最为常见的一次性纸杯中,发现了它们残留的痕迹与图形,从而也发现了人们在无意识行为中参与到当代艺术中去的可能性。一次性纸杯上所残留的这些茶渍,它的肌理和印记,是人和自然共同形成的,这种无意中留下的痕迹,是人们生活和时间的记录,是社会的痕迹学;谭勋把它们上升成为一个公众参与共同完成的作品,让一次性纸杯与公众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四、文化身份

谭勋一直强调文化身份,强调作品的东方审美属性。这种自觉的追求几乎贯穿在他所有创作过程中。

对艺术而言,文化身份的表述似乎比民族身份、地域身份的表述更加贴切,更加准确。在一些民族主义的叙事中,民族常常会在不经意中被种族所替代;民族认同常常会成为肤色、眼睛颜色的人种认同;特别是说到民族和传统关系的时候,传统的辉煌常常会转述成为某个种族人群所特有的专利。

谭勋是一个“艺二代”,父亲是中国画家。从小看父亲作画和跟父亲学中国画的经历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它们已经深深地刻印在谭勋的内心深处。尽管长大后像所有男孩本能地会有一个对“父权”的叛逆时期一样,谭勋为了摆脱对父亲的依赖,离开了中国画,选择以雕塑作为自己的专业,然而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图式;中国画的笔墨意趣、虚实形神、布局构图、皴擦点染……已经内化成为一种他个人看世界的眼光。谭勋用这双眼睛看山、看水、看周边、看世界,似乎都能从中发现它们和中国画的同形、同构;都能把它们跟中国画联系起来。

这种来自童年的经验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无可逃避。它成为一种内化了的文化经验,无论他面对怎样的创作情景,他都可以从这种文化经验出发,反求诸己,向内而生。

以谭勋的《竹谱》为例,这件作品明显和他的童年经验息息相关。谁没有见竹扫帚?为什么谭勋会脑洞大开,把它和竹谱、芥子园、文人画联系起来呢?这件作品从最常见的现成品,清洁工人的扫地用具入手,将它和经典的中国画谱相联系;让今天的生活和古代文人生活相联系;将普通的植物(竹子)和文化符号(文人竹谱)相联系;将普通工人的劳作与古代文人的创作相联系……这种奇思妙想只能属于谭勋。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五、当代时间

说到当代艺术,人们一般认为,在时间上,它是当下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同时,当代又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当代”,同时还是一种价值观。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所说的“当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它包含了当代时间的观念。

对于传统雕塑和现代主义雕塑而言,时间意味着过去,它基于线性的时间观,时间如流水,过去就不再返回。这种时间观,隐含了一个由过去、现在、未来所组成的时间结构。

谭勋擅长运用现成物品,这些现成物品上所携带的文化经验都是曾经被时间所记录过的,所以,谭勋的这些“材料”和“物”,包含了大量的时间经验。在谭勋的《一次性纸杯》中,那些被用过的一个个纸杯,它们在时间上是丰富的,而有时间就有意义。当这些现成物的纸杯被重新装配、组合的时候,既是对它们空间位置的挪移,也是对它们时间信息的重组。其中,每一个纸杯都残留了过去生命、生活的痕迹;当每一个有着残留痕迹的纸杯重新面向公众的时候,它们都重新变成了“当下”,都参与了对“此时此刻”的阐释中,构成为当下的状态。

(文/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展览信息

主办单位

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30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

湖北美术馆负一楼特展厅

开幕地点

湖北美术馆一楼大厅

策展人

孙振华

学术主持

冀少峰

艺术总监

傅中望

展览统筹

刘力英、胡莺

策展团队

夏梓、李玉娟、王凯

展览设计

乔杰、田野

宣传推广

夏梓、符坚、曾静

展务运输

何淑君、钟妮雅

展览会务

黄利、李煜婷、李敏

展览收藏

马文婷、张丽

公共普及

雷雅婷、刘梦盈


展览现场

图片

中国雕塑学会顾问傅中望宣布展览开幕

.png

图片

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策展人孙振华致辞

.png

图片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高名潞致辞

.png

图片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致辞

.png

图片

湖北美术馆策划部主任夏梓主持

.png

图片

嘉宾合影

.png

图片

艺术家谭勋和部分友人合影

.png

图片

.png

图片

展览现场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png

图片

部分参展作品(局部)

.png

(来源:Dominoart)

艺术家简介

“去散步——谭勋作品展”今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展,展期至12月30日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家、当代艺术家,涉及领域涵盖:雕塑、装置、绘画、影像及展览策划等。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FRSS)。

  责任编辑:徐智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