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画宇宙生成 融百花齐放——“天地人和·卢禹舜作品展”众家谈

画宇宙生成 融百花齐放——“天地人和·卢禹舜作品展”众家谈
2022-10-08 18:32: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时值金秋丰收季节,卢禹舜以大型的个展让我们看到他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的丰厚成果,展览中的大批新作尤其让我们看到他在早已创立的视觉图式上又朝向深化的探索,看到他在“天地人和”这个主题上升华的意境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卢禹舜早年在画坛崭露头角的作品就体现了他继承传统中国画精神要义而致力于创新当代中国画视觉图式的理想,他的创作动机来自对东北地区大自然广袤景观的感受,但重在表达自己对于天地宇宙和万物生命源起的精神求索,作品总是既有理性的结构秩序,又有感性的写意笔墨,表现出恢宏的气象与格局,也建构成他独特的视觉图式。长期以来,他始终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在开垦出的艺术家园里不断精进,语言抒发之情更加抱元守一、凝养聚气,心灵神思之翼更加上下纵横、跨越时空,达到了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新高度。可以说,他的艺术从表达“洪荒八极”的景象进一步上升为彰显“天地人和”的意境,是他从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迈进的体现。

具体来说,卢禹舜新作中的结构更加丰富了,在早期形成的中心式构图上发展为多层次、多维度的构成,将直观的自然景象转化为叠印的心灵图像,高山流水与宇宙星辰相接,氤氲气息与万物生机并茂,构成了天、地、人无碍交融、浑然共生的情境。在笔墨语言上,他的新作也显示出在“广大”与“精微”两方面的拓展,既在巨大尺幅的空间中运用单纯的墨与色,又通过细腻书写的笔线描绘出天地宇宙的肌理脉络,使作品具有远观其势、近察其质的精湛水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度。卢禹舜始终怀抱坚定的文化理想,将这种理想落实在中国国家画院事业发展上,特别是创作科研的管理组织上,也体现在他锲而不舍的艺术创造上。感怀新时代的历史巨变和社会蓬勃发展,他笔下的艺术气象与新时代的时代气象同频共振,是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相契合、相匹配的艺术表达。他所持守的艺术主题,联系着中华文明天地人和的传统生态智慧,也是诗意栖居的理想追求与当代绿色发展实践的视觉表达。庄子曾云:“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卢禹舜先生的艺术正是传达出时代精神气象、彰显出中国审美旨趣的崭新成果。

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卢禹舜展览的气势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富、艺术信息量很大,看了以后很受启发,值得我们学习地方很多。首先,他有对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传承,功底深厚。其次,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着力体现着中国绘画的时代精神。再次,他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面貌,他的画以传统的青绿山水为基础,形成浓墨重彩的表达。同时他深入细致地多层次刻画,让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可以长时间驻足。此外,他的书法水平很高,每一幅作品都有大量的小楷,不厌其烦地做着各种注释,让文字和绘画非常巧妙地融为一体。他的绘画尺幅能大能小,其中巨大的尺幅给我们很强的震撼力,在构图上采用相对对称的几何结构来构图,打破了过去我们传统国画大量留白的传统格局,非常值得肯定。

(横屏欣赏)

图片

卢禹舜乾坤朗朗宇宙无疆178cm×32cm2021年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参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大道不孤”山水画展览,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卢禹舜对山水画的哲学溯源,用山水画来探索一种道家的哲学思想。纵观卢禹舜近年展览的主题,“八荒通神”“大道不孤”“天地人和”等,这些词都是非常哲学化的,是老庄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从卢禹舜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用现代眼光观看自然、观看世界,把一个当代人、当代艺术家对道的理解,一种当代的世界观和宇宙感表达出来了,创造出一种表现道的新的视觉图式,他的作品的根本意义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山水画想要创新还是要回到我们的哲学根源上来,表达我们今天对自然的感觉、对道的体悟。这方面卢禹舜作出新的贡献,他表达出了一种新的对道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现实中卢禹舜要处理画院管理等行政事务和培养博士生等工作,他是一个现实的人,创作山水画的时候又进入另外的一种境界,就像庄子说的虚静、心斋的一种道家境界,这样他才能画出出色的画来。一个现实世界,一个艺术世界,两者自如转换,卢禹舜做到了,这很了不得。第二,卢禹舜创造出了山水画的新气象,让山水画回归正轨。他的作品是宁静的,是混沌的,又是神秘的,表达出了天地之象、宇宙之美。他创作的山水画意象,我觉得有很大的匡正时弊作用。卢禹舜的创作没有搞狂怪粗野、蓬头垢面的东西,他是认真地进行绘画创作的,并且以一个北方人的身份把南方的灵气也画出来。他的作品既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有灵动文雅的品质,充满现代诗意和学者文气。第三,卢禹舜创造了山水画新的图式,现在画山水画的画家很多,你要画出你的面貌,让别人一看是你的作品。卢禹舜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他的作品有笔有墨、有色有景,而且也特别重视色彩,他把色和墨结合起来,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洪荒的、混沌的宇宙观里面去,荒荒油云,寥寥长空,海山苍苍,天风浪浪。他在空间表现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他在立轴形制中,一般将天地自然景物从下至上分成四段,既有分割又有联系,根据自然景物生长方式和存在方式,下面三段物象总体各向上伸展,但在各段上部有的则突然转向平远,呈现平地上的草木河流等,产生纵深视觉效果。这样使画面空间组成丰富的视觉形式。这种构图和空间表现方法,是卢禹舜山水画的一大创造!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卢禹舜在画展有一自序,说2006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未入国家画院,之后进了国家画院;之前表现“小我”,之后将“小我”融入“大我”。而我关注的是卢禹舜在这前后两个阶段,如何“一以贯之”。卢禹舜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他成名很早,特别是“静观八荒”那批画。之后,又有了“逍遥游”“山海经”“永远的敦煌”及“天地人和·百家和鸣”。这前后之变,我以为是从“冥想之境”到“太和之境”或“仁和之境”。他落地了,入世了,或者说“儒化了”,即由“庄禅之道”转到“儒家之思”。比如“天地人和”,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呈现?就是在天地之间呈现生命图像。生命的跃动在他的画里无处不在。

我最初看卢禹舜的画,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负阴抱阳。当时我没有去过东北,不知东北何以如此滋润。我是南方人,对东北的概念就是“冷”,冰雪之地。后来去了北方,发现那里与西北不一样,不干燥,土地广袤,天空的云彩很灿烂,万物生长,那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卢禹舜的画,为什么那么“静谧博大、神秘幽远”。“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就这么讲。阳主生,阴成形;阴主静,阳主动。卢禹舜的画偏向阴,倾向大地,因为阴是“孕育”,大地孕育万物。为什么他的画,“天地人”三者合一?为什么有人物、动物、植物,那都是大地孕育出来的。他的画展就是一个主题:孕育。这也是卢禹舜绘画一贯的主题。

在这一主题之下,还有一层关系,就是“三”与“一”。我们可以细看卢禹舜的大幅山水画,不论横幅还是竖幅,如做画面的形式分析,均可切分三段,可见其时空切换,不妨称之为“三段式”。在道家文化中,“三”是阳数之始。老子的《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恰恰就是这么一个数的形式,或者在这种语式当中,将阴阳问题提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卢禹舜的绘画的意念或者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圆满,而是追求一种生成,不断生成,由阳至阴再复阳,如此反复。就“孕育”这一主题,我们还可见卢禹舜后期的大山水画,出现了女人体、出现了路,而且,“水”的形式意象始终没有离开。大地靠什么滋养?大地所有的生命靠什么滋养?就是水。卢禹舜画中“水”的元素始终存在,而且是从天上来。

(横屏欣赏)

图片

卢禹舜  观山海系列  95cm×530cm 2020年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我一直认为禹舜是一个觉悟者,什么是觉悟者?就是面对不同时代、不同的问题,他都会有思考,而且能够通过他的视觉方式很成系统地表达出来。他那个图式为什么震撼我们?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基本上还是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角度中摇摆,突然出现了“八荒通神”“静观八荒”的图式,让我们回到了超越人类之前的洪荒世界,即“道”存在的世界。禹舜一出道就开始探讨“道”是什么的问题,他的作品一出来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绘画是有思想的绘画。最开始禹舜的画经历了从关注天、地到关注人的历程。近十几年来,他的创作紧扣着“一带一路”及当代的、近现代的一些名人和山水之间的关系,把这些名人不断植入到山水的图式里面,又形成一个高峰。这个路线图总体而言是宇宙观的一种变化,也体现着禹舜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问题的价值指向。另一方面,禹舜是一个维新者。中国画到了当代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和维新,离开创新,中国画一定死掉。但是一个人如何从传统中建构出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何其之难。禹舜从年轻到现在,打造了完全属于他个人的这一套话语体系,这在中国画界是很罕见的。所以这一套话语体系也是卢禹舜能站在当代中国艺术前列的根本理由,也是他以后能够进入艺术史的通行证,没有这个是不行的。

从禹舜的这个现象我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不要觉得今不如昔,这是我们做艺术史的人通常犯的一个毛病。其实完全不是。卢禹舜这一批人,他们以自己的创造力,生成的这一套话语体系,我觉得古人是绝对画不出来的。如果把卢禹舜的创作放在中国艺术史上,毫不逊色于艺术史上任何一位大家。第二,不要觉得土不如洋。我去了西方很多趟,我总觉得中国艺术家的质量不比西方的差。这并不是我一家之言,我们在疫情前请了很多的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的评论家、艺术家来中国,让他们了解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状况,同时也把中国的水墨带到了纽约、佛罗伦萨等西方文化非常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批评家、理论家都来看过展览,看完以后他们觉得很服气,中国人的水墨所达到的高度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我想借禹舜这个研讨会,可以把禹舜作为一个案例来探讨一下,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我最后想讲的两句话:不要觉得今不如古,也不要觉得土不如洋。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作为一个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有责任把中国最好的水墨艺术推向世界,卢禹舜在其中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马书林(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我一直很关注卢禹舜的“八荒通神”“精神家园”“天地大美”等系列作品,在我们的绘画界影响很大。此次展览,我们看到了他京郊、澳门、敦煌等地的写生,很有特色,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卢禹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卢禹舜观察当下世界的独特视角,给人感觉都非常鲜活,这批作品值得我们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好好借鉴。卢禹舜将山水画和花鸟画综合的表达方式,使他进入了一种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他对中国文化传统深刻理解后的一种自然天成、自然而然的语言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横屏欣赏)

图片

卢禹舜 天地大美不言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系列之一 69cm×273cm 2019年

关键词:卢禹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