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的“簋”字古文有三个异体,分别作“
”“匭”“朹”,在《晏子》中作“朹”,虽然《晏子》的抄写年代可能会比《六韬》晚一些,但这也说明其保留了一些底本的古文写法。在古玺中也有一个从“食”、从“九”得声的簋字,过去归入晋系。
《说文》“義”有一个异体作“羛”,“墨翟书‘義’从‘弗’,魏郡有羛阳乡”。按所谓“墨翟书”,所反映的应该是齐鲁文字,但从包山楚简中有“羛”字,岳麓秦简中的“義”均作“羛”看,《说文》以为出自墨翟书的说法可商,这也可能属六国文字很普遍的共同写法,在楚地的秦简中也有遗存。而在齐地出土的竹书中出现这个异体,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文》:“弇,盖也,从廾合声。”“弇”是《说文》字首,过去都归于篆书,但是在秦系文字中目前未见使用“弇”的。倒是在晋系文字中用“弇”,楚系文字多同《说文》的古文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