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法守令》中“退”又写作“芮”。《老子》第九章“功成身退”、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帛书《老子甲本》“退”也写作“芮”,所用声符与《尉缭子》《守法守令》相同。这说明在六国文字中,无论在齐地还是楚地,有些假借字的用法相同,是有突破地域的共同之处,银雀山汉简作为楚地以外出土的竹书,尤其是抄写时间比较早的简,不止对我们重新认识战国文字有很多启示,对我们正确认识《说文》也是很有启发的。
三秦汉之际简牍中的六国古文(下)
(一)出现了大量的异体字、假借字
由于形声字中,表音的功能在汉字中是主导功能,姚孝遂曾经就甲骨文来讨论汉字的性质问题,他认为汉字的表音文字成分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在战国时期,形声字成为主要的造字方法,由于“言语异声”而造成的“文字异形”非常多,这种假借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不同的是,有许多殷周时期早就有本字的,在六国文字中却不使用本字,而是使用假借字、如“美”字,在楚简中就多用“
”“媺”“
”来用作“美”。而在马王堆帛书《杂禁方》中,也使用“微”读“媚”,与楚文字“微”的用法有相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