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刘绍刚 | 秦汉之际的简牍——以银雀山汉简为例

刘绍刚 | 秦汉之际的简牍——以银雀山汉简为例
2023-08-21 11:43:1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無”字在殷周文字中,本像人手持牛尾(或谷物的穗)起舞之形,假借为有无的“無”,《说文》“奇”字的“无”,是省略手持物,保留了“無”中间的主干部分,为了和形近的“矢”“天”区别,所以末笔做了曲笔。这与在六国文字中多省略主干、只保留两侧甚至一侧“槑”或“呆”的方法不一样。在岳麓秦简和银雀山汉简的《六韬》《守法守令》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简体的“无”字。

图片

在银雀山汉简中,《尉缭子》“退”作“

图片

”,与《说文》或体所从声符一样。《说文》“退”字古文作“

ebf0f84c4b66b865a423714929bcc70.png

关键词:刘绍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