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远宏 许大海丨陶瓷艺术研究七十年(1949—2019)综述

远宏 许大海丨陶瓷艺术研究七十年(1949—2019)综述
2025-07-02 12:41: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3.陶瓷艺术考古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陈万里、周仁、冯先铭、叶喆民、李辉柄、宋伯胤、周世荣等老一辈学者为代表,在河北、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的古窑址广泛考察,在窑口和窑址田野调查上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形成了陈万里《禹州之行》《故宫博物院十年来对古窑址的调查》[15]、冯先铭《河南省临汝县宋代汝窑遗址调查》[16]、叶喆民《河南省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17]、周仁等《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18]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古瓷窑址的田野调查与发掘,运用科学实验研究等手段,探索各窑烧造瓷器的特征,判断瓷器年代、产地、遗址等相关内容,为陶瓷艺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长期影响着中国古陶瓷艺术研究发展方向。

至今,中国陶瓷艺术研究对历代窑址考古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包括对汝窑、钧窑、邢窑、建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景德镇御窑、磁州窑、石湾窑、铜川窑、吉州窑、扒村窑等一大批考古研究成果陆续出版。21世纪以来,国内博物馆、专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陆续进行了大量窑址考古研究,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系列丛书[19],他们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重点研究陶瓷的时代、窑口和艺术特征,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此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黄冶窑》、淮南市博物馆《寿州窑》、长沙窑编辑委员会《长沙窑》、陕西考古所《唐代黄堡窑址》等一系列成果的推出,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陶瓷艺术考古成果,为陶瓷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4.陶瓷工艺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瓷工艺中非常重视陶瓷技术、工艺、材料、工程创新研究和教学工作,包括传统艺术瓷、日用、建筑陶瓷所涉及的原料、烧制、釉料、成型技术,同时也有新型陶瓷、特种陶瓷、工业陶瓷、精细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这方面研究成果颇多。

除此之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轻工业学院、湖南轻工业学校等国内高等院校出版的《陶瓷工艺学》,7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清华大学化工系、景德镇陶瓷学院以油印形式也先后编撰《陶瓷工艺学》,90年代周玉的《陶瓷材料学》[20]都对新中国陶瓷工艺、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推广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新型陶瓷材料、陶瓷工程等创新高技术陶瓷生产技术、观念被大量采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我国陶瓷研究的主体和重要方面,鉴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庞大,且主要涉及工艺学、材料学、工程学等理工科学知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5.陶瓷装饰和造型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陶瓷装饰主要集中在古代陶瓷装饰图案、釉色、彩绘技法等内容。主要成果有:龙宗鑫《简述古代陶瓷图案[21]、黄美尧《花鸟画在陶瓷装饰上的几个问题》[22]、富世海《陶瓷器釉上彩绘方法》[23]、邓白《略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24]、梁之等《定窑的装饰艺术》[25]、王莉英《吉州窑的装饰艺术[26]、关宝琮《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27](1979年辽宁省硅酸盐研究所油印本)。陶慈在《文物》杂志上发表《陶瓷》[28]一文,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经典陶瓷造型。20世纪80年代,杨永善《陶瓷造型基础》[29]、杜立锁《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花釉装饰》[30]、毛超群等《我国古代陶瓷器物实用造型研究》[31]对传统陶瓷造型、釉色做了较为系统研究。进入21世纪后,陶瓷装饰艺术研究出现了丰富变化,如从设计角度重新认识陶瓷装饰,对中国历代传统陶瓷装饰图案,现代设计借鉴、应用及陶瓷装饰美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关键词:远宏,许大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