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远宏 许大海丨陶瓷艺术研究七十年(1949—2019)综述

远宏 许大海丨陶瓷艺术研究七十年(1949—2019)综述
2025-07-02 12:41: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利用文献进行陶瓷艺术研究很早就进入到历史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学家童书业在《广东窑的瓷器》[71]一文中利用史书材料,广泛研究广东石湾、潮州窑及广窑与宜兴窑的关系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冯先铭的《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72],20世纪80年代徐荣编著《中国陶瓷文献指南[73]收录了清初至1985年底发表的有关中国陶瓷大量文献,叶文程的《文献记载的中国外销陶瓷》[74]等专著都是利用文献进行相关陶瓷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1992年傅振伦先生发表《中国古陶瓷文献学》[75]一文,详细列出了陶瓷文献的类目,并首先提出“中国古陶瓷文献学”这一概念。此后关于陶瓷文献的研究视野、成果日益丰富,杨静荣《景德镇陶歌及其历史价值》[76]、詹嘉《陶瓷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77]、杜文《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综述》[78]、郑乃章等《1949~1966年景德镇陶瓷科技文献比较研究》[79]、陈宁《试析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内容架构》[80]、章宏伟《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成就与特色[81]、马志伟等《我国古陶瓷文献著述内容特征及其原由探析》[82]、刘晓玉《关于中国古陶瓷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探索[83]等成果,分别从陶瓷文献数据库建设、运用、陶瓷文献学理论构架等不同方面展开研究。

傅镇伦先生提出“陶瓷文献学”后,陶瓷文献集释、著作也日益增多。冯先铭《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上册)》[84]总结了唐代至民国有关陶瓷的文献,并对陶瓷资料进行归类;熊廖、熊微的《中国陶瓷古籍集成》[85],上篇为古籍中的陶瓷史料,下篇为陶瓷古籍专著。梁宪华、翁连溪编著的《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86]广泛收录了地方志中与陶瓷相关的文献。连冕编注《景德镇陶录图说》、涂重阳注《饮流斋说瓷详注》、陈雨前《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87]、叶喆民译注的《饮流斋说瓷译注》、景德镇图书馆《景德镇陶瓷古籍文献精粹(影印本)》、陈宁《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88]等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文献研究,都代表了陶瓷文献学的研究成就。

13.中外陶瓷文化交流和世界陶瓷研究

中外陶瓷文化交流集中在外销瓷的研究,夏鼐《作为古代中非交通关系证据的瓷器》[89]、陈万里《再谈明清两代我国瓷器的输出》[90]、韩槐準《谈我国明清时代的外销瓷器[91]等成果,从产地、装饰、品种等角度涉及了这一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期后,徐本章等《略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92]、叶文程《晋江泉州古外销陶瓷初探》[93]、冯先铭《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问题》[94]、余家栋《江西历史文物》[95]、吴建雍《清代外销瓷与早期中美贸易》[96]、林文明《泉州陶瓷外销问题的探讨》[97]、冯小琦《明清外销瓷中的“纹章瓷”》[98]、叶喆民《意大利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99]等研究,从外销瓷入手,涉及交通、文化交流、贸易、技艺、造型装饰等内容,逐步把外销瓷研究引向更多元化的视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关于世界陶瓷的介绍主要是按照国别介绍国外陶瓷,如对苏联、东欧国家、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陶瓷技术引进、日用陶瓷生产介绍、艺术陶瓷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陈进海的《世界陶瓷艺术史》[100]按照区域特征详细探讨了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概貌,至今仍是这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二)陶瓷艺术研究的量化分析

从发表研究数量看(如图1所示),以陶瓷、窑、窑址、陶瓷历史、陶瓷科技(材料、涂层、金属陶瓷等)、釉、陶瓷装饰、外销瓷、工艺学、陶瓷文化、民间陶瓷、陶瓷教育、创作等高频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通过相关计算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至60年代中期(1965年),陶瓷艺术研究相关论著从最初寥寥数篇到60年代中期之前的几百篇,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关键词:远宏,许大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