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预言的寓言——范勃个展” | 在各种媒介中穿梭,借助已然之物,发现未然之境

“预言的寓言——范勃个展” | 在各种媒介中穿梭,借助已然之物,发现未然之境
2025-07-06 13:54:4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二、神启的时空

2021年12月底,范勃在广东实验艺术中心办了个展览,称“游弋的谜语”,以摆脱人的精神困境。同样,现在他将问题又置入新的表演空间,以“身体”为话语核心,有绘画也有雕刻,空间属性也随之改变。所有在空间中陈设的“作品”,都成为展场中的构成元素,是整体叙事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作者的思绪。而展场,既是作者的神游之所,也是所有进入者的精神领地。

展场的空间总是有限。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具有无限的意涵,在必要的地方及必需的时刻,制造思维盲区及视觉空洞,让观者神游,或让展区的各部分相互渗透,是一种策展的方略。隔与不隔,通与不通,路径很重要,主体的定位更为重要。显然,作者埋伏了一个“穿行者”的形象,同时也预留了空间。在他停留之处,随着观看的目光,会有幻影闪现。展场中有了虚设的“他”,每一个角落都可能生发出不同的意义,与“他”都会产生相应的关系。空洞,被貌似有形的无形物所左右,如同被无规定意义的话语所侵入。

比如“远去的模糊身影”,在不明身份的素描神像背景空间,加上不同频率颤抖的密集的彩色波纹线,引发观看者心理的同频反应。这是第六单元,主题为“背影”。背影,是反方向的观看,不仅带着观者走,顺着他的方向走,不管是目光还是身体,都为其所吸引。尤其是挂在墙上的画,那巨大的背部,非常写实也非常沉重,既想破墙而入,又处处碰壁。因此,其头部上方就放电了,出现了不同频率的被干扰的电磁波。“背”之称,指向人的身体,其以超乎凡人的体魄显示超人的力量,与人同形,与人共性。希腊诸神如此,非希腊神像似乎也如此。细看“背影”的图像,都是一些虚化的斑点,毕竟图像并非实体(图2)。

图2 范勃《影子》布上油画 200cm×300cm 2025年

又如“富有意义的情景场”,有三幅“既没有逻辑也没有秩序意义的非典型”神像:一幅神像的头部原型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但躯干变了,侧身转向,左手持着一朵玫瑰,背景是悬空漂浮的爱奥尼柱式,红色的线描图;一幅是佛教的护法神像,侧身转向,手中不持兵器,背景为悬空漂浮的华表,蓝色的线描图;一幅是应是佛陀像,正面中立,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施与愿印,但身上服饰被改装了,背景是悬空漂浮的七层佛塔。三幅画像,无论中立还是侧转,都是被仰视的,其观看视角被固定,只能被“凝视”,此为第八单元——“姿态”。那是被创作者摆放的“姿态”,也是在观看空间中被凝固的“姿态”。若论“姿态”,不过取决于人对神的态度。但这里的仰视,具有强迫性,而神像的表情,那微微一笑,又具有戏谑的意味,化解了一切严肃的主题。

再如“一片脚手架的丛林”,嵌入两个系列的绘画手稿,零零散散,也有的挂在墙上。这是第七单元,都是小尺幅,主题是“异相”,与第六、第八单元相邻。第一系列画的都是神像头部,不同时空产生的文化,汇集在拟人化的神像上,有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像,有佛教中的罗汉、力士等雕像。作者的观察有三个角度:正面平视、侧视及仰视,尤其关注神像的眼睛。每张画像的眼神都不一样,视线也不一样,表情更不相同。有的有眼无珠,眼睛泛着白光;有的慈眉善目,目光如一阵春风,抚慰世人;有的高傲地抬起头,仰望星空,目空一切。神被人格化了,但有了另一视角,由此照见人间。这些手绘的图稿,含有人的温度,更透露着生活的气息。如有意无意间在画稿上留下的黄色水渍,说是煎熬的中药汤洒落,从而传递出有关身体的信息,也将“像”与“相”联系起来,尤其是作者,还是在强调“异相”。

关键词:范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