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成功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张瑞敏就会引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来回答:根本没有成功这回事,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我们用以自鉴的镜像。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功了,只不过是自鉴的影像,就像照镜子一样。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作为接任者,周云杰也坦言:“企业不创新,靠守是守不住的。你一定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两位不同年代的企业掌舵者都深知,所有的企业成功都是阶段性的成功,只有踏准了时代节拍、勇于担当,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存活下来,才能始终保持自我进化的能力。
——做“自以为非”的颠覆者
要读懂海尔之路,“自以为非”是一条基本的主线。
回顾40年发展历程,海尔的很多改革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但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主动拥抱变革,在每一次攀升至抛物线的顶点之前,海尔都会及时作出变革,以适应新的用户需求和时代之变。
“自以为非,就是在成功时否定自己。如果不自我否定,总有一天会败在他人手上,与其如此,不如自我颠覆,实现重塑。”周云杰的这一思考,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具有紧迫感与挑战性。
接棒海尔3年来,周云杰带领企业以变治变,聚焦智慧住居、大健康和产业互联网三大新赛道,持续推动海尔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生态企业转型,以无边界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无边界的生态探索。
事实上,一家企业的生命力正是在于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迭代,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推陈出新。自创业之初,海尔便确立了以用户为核心的目标,从生产流程再造到创新链重塑,从打破了传统科层制到建立网状结构生态组织,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进一步激发了人的价值,也驱动着海尔一路向前,这已成为海尔经营的重要特色之一。
“鸡蛋从外部打破会成为人们的食物,但如果从内部打破,便会见证新生命的诞生。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每位员工孵化,并在某一天蜕去他们的外壳。”2018年,第二次站上哈佛讲堂的张瑞敏,给现场师生们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链群组织在海尔打破外壳,彰显了海尔“自以为非”的力量。
做“自以为非”的颠覆者,海尔重新定义了海尔,但海尔又不止于重新定义自身,它还在用更多新的思考和实践,不断延展着“自以为非”的内涵,给“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注入更多想象空间。
读懂了海尔的过去和今天,我们就更加相信海尔的未来。四十而不惑,海尔更可期。
(文/唐卫彬 顾阳 刘成 祝伟,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