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类学科专业教材编撰理念与成绩
设计类学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反映出对设计的当代特征及发展走向的探索,将信息、知识、技法相结合,更要包含综合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该根据设计教育的发展走向、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确定教材编写的总体构架。二是既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又要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要着眼于设计专业,又要适宜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拓展思维与激发想象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方法。三是应在研究目前较为成熟的同类教材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并有所创新,并为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倾向预留讲授空间。四是要注意从美术向设计的引导和转换,突显设计的特点。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满足学校教学改革需要并且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教材,尤其是精品课程的优秀配套教材。同时,学校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用于资助国家、省、学校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及自编讲义的补贴。
在国家规划教材方面,学校编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42部,包括高等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系列教材11部、数字艺术设计教程丛书13部、高等院校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8部、高等院校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系列教材10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在教材获奖方面,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4部;《美术学与设计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分别获评第七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此外,学校出版校级规划教材18部,主编教育部统编教材《设计》《现代媒体艺术》《工艺》三个模块的高中美术教科书。
(二)人工智能应用于设计类学科教材编撰探索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校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教育的重大影响,从全局视角出发,制定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本通识教材、一个教研室、一门通识课程),特别重视人工智能教材建设,推动人工智能设计教育的普及化、系统化和高质量化。
“一本通识教材”,即笔者主编的《人工智能设计教程》。该书围绕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的原理和实现路径,从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双重角度入手进行详细分析解读。该书结合案例系统讲解了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引导读者思考在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构建信息化的设计观念,利用智能工具延展创意,打通跨领域合作,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应对设计生态的变化和挑战。同时,结合产业应用实际情况,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设计应用中的局限性和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个教研室”,即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教研室。该教研室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专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协作,推动技术与艺术交叉融合,打破学院、产业间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