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丁乙工作室提供
丁乙与柳亦春共创
如果我们将丁乙的《十示》系列视作“园林”,并从“因借体宜”的角度分析他的抽象绘画创作,那么“因”即为1998年后丁乙创作的转变。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个人化与形式主义的探索,注重绘画的本质。然而,在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教授的对话中,该教授提到上海艺术家过于关注个人问题,忽视了城市变迁的社会背景。这一提醒让丁乙意识到自己创作的不足,开始将工作室从郊区搬到市区,并在作品中使用荧光色和复杂结构,以此表达对上海快速城市化的兴奋与认同。
然而,到2008年,他的创作态度发生了转变。丁乙开始反思快速城市化的社会后果,作品逐渐展现出对城市节奏的质疑,表达了社会矛盾与个人焦虑。而“借”即是艺术家在色彩上的运用。丁乙不追求传统的和谐或平衡,而是希望呈现自然色彩的本质:平凡、闪烁、光芒与色彩并置所带来的新鲜感。他的作品通过无序和随意的色彩选择,创造出视觉上的混乱与张力,反映出对色彩和结构自然无拘的探索。而其中对于“+”和“×”的运用,他从简单的“+”开始,在感到画面过于空旷后,于是把两个十字合起来,通过错位和增加笔画来增加密度,逐步形成复杂的结构。
项目:花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