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李丽娜 | 踏“舞”寻“痕”:山东民间舞蹈编创中的文脉精神传承

李丽娜 | 踏“舞”寻“痕”:山东民间舞蹈编创中的文脉精神传承
2025-08-04 16:16: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二)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在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今天,爱国情怀更是优秀文艺作品应有的文化精神底蕴。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高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文化作为儒家精神的核心,几千年前就将崇尚气节的文化大旗在齐鲁大地高高扬起。对于正义的坚持,对于邪恶势力的坚决抵制,以及对于自身节操的坚守,共同铸就了齐鲁文化中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和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

在山东民间舞蹈的编创中,始终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山东地区的“沂蒙精神”和“胶东革命精神”为文化主脉,采用现当代题材与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舞蹈作品有:《又见沂蒙》,作品颂扬了沂蒙红区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抹红》,作品表现了沂蒙地区的女人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保家卫国而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苦菜花》,以抗日战争胶东战场为背景,塑造了抗日母亲的英雄形象;舞剧《乳娘》艺术性再现了抗战时期胶东“乳娘”冒着生命危险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山东女性在峥嵘岁月展现出的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情怀;舞剧《风筝》以和平、爱情为主题,通过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悲剧,真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奋起反抗的民族精神。

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剧《地雷战》在烟台胶东剧院首演,该剧以海阳秧歌为编创素材,以家喻户晓的海阳地雷战故事为主线,生动展现了胶东人民在面对外强侵略时的民族大义与骁勇善战,讴歌了不屈不挠的齐鲁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志与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也是文艺创作的灯塔,为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照亮了艺术家创作前行的路。凝神聚气,通过山东民间舞蹈素材歌颂弘扬革命历史英迹是齐鲁儿女的职责与担当,亦是对齐鲁文化“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的红色传承。

(三)和而不同的创新精神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精神,也是促进事物创新、多样发展的动力源泉。无论是在儒家思想中,还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和”观念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山东民间舞蹈的创作,秉承齐鲁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创新精神,立足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最终形成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极强的编创风格,具体表现为:多元文化的相互吸纳融合,舞蹈元素与编创方式的交叉融合,舞台表现形式的跨界融合。

首先,体现在多元文化的相互吸纳融合。齐鲁文化自形成以来就集多元性、自由开放性、驳杂宏富性于一体,诸子百家中诸多学派与齐鲁文化都有渊源关系,稷下学宫的建立,孔子、孟子、荀子诸位儒学大师的思想,养晦了齐鲁文化既开放又自由的学说理论。文化决定了精神,博大精深的齐鲁精神使山东民间舞蹈的编创内容更加多元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风姿诉说着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有体现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作品:《喜鹊喳喳喳》《咏荷》《喜鹊衔梅》《六月清荷》《红珊瑚》《涟涟有鱼》《金鸡狂想曲》等;有描绘民间传说和祭祀元素的作品:《二月二》《王大娘和锢漏匠》《加古通》《海阳有个王大娘》《翠狐》等;有反映民俗、民风、民情的作品:《老伴》《风筝》《喜饽饽》《扶犁晚歌》《胶东女人》等;有通过山东民间舞来体现诗情画意浪漫生活的作品:《田埂地垄一片云》《济南的冬天》等;有以动律元素为创作主线彰显一脉传承的作品:《㧟》《拧巴•拧吧》等;有体现中华儿女坚毅品质的作品:《磨》《脊梁》《红珊瑚》《闯海人》《移山》《黄河岸边芦花开》等;这些独具齐鲁文化风韵和特色的舞蹈作品,在“和而不同的创新精神”鼓舞下彰显着山东民间舞蹈“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艺术呈现。

关键词:李丽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