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论鲁迅对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贡献

论鲁迅对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贡献
2023-09-04 18:58: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陶元庆设计的《朝花夕拾》封面,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一古装女子在花园中漫步,沿路采花,极富浪漫情调。《唐宋传奇集》的封面则采自我国古代画像石的车马出行图又有所变化,既有传统的写意色彩,又颇具现代感。

《出了象牙之塔》则几乎是现代派抽象绘画,桔黄色的线条在封面的右三分之一勾画出若隐若现的两个人,一男一女,身体瘦长,并肩而立,男的瞪大眼睛,女的一手遮在眼睛上方,表现“出了象牙之塔”后的惊奇与不安。

陶元庆画过一幅色彩鲜明的《大红袍》,取故乡绍兴戏《女吊》的意境,画一瘦高女子立于旷野,身穿红蓝相间的长袍,昂首而立,右手持复仇之剑,高高提起,表现出悲苦、愤怒和坚毅。鲁迅评价这幅画“有力量,对照强烈,仍然调和,鲜明。握剑的姿态很醒目!”认为这是一幅难得的画,应该好好地保存。他告诉许钦文:“我打算把你写的小说结集起来,编成一本书,定名《故乡》,就把《大红袍》用作《故乡》的封面。这样,也就把《大红袍》做成印刷品,保存起来了。”许钦文说,鲁迅的确是为了保存《大红袍》,而提前为他编印了第一本小说集《故乡》。该书1926年由鲁迅选校、资助出版。

鲁迅还请孙福熙、司徒乔、林风眠等青年美术家为他自己或他人的书籍设计过封面。如请孙福熙为散文诗集《野草》、译文《小约翰》的初版本设计封面,请司徒乔为《语丝》画多期封面画和插画,为《未名丛刊》之一、曹靖华翻译的《白茶·苏俄独幕剧集》设计封面。1927年北京未名社出版的《君山》,是《未名新集》丛书中的一部爱情长诗,鲁迅先生请林风眠为《君山》设计封面,请司徒乔画了十幅插图。封面、插图均纤细、唯美,为作品增色不少。

鲁迅还影响过另一位年轻的装帧设计师钱君匋。钱君匋是陶元庆的同学,1927年10月,与鲁迅在开明书店第一次见面,鲁迅对他设计的书籍《寂寞的国》《破垒集》等,给予热情鼓励。不久,钱君匋和陶元庆一起去拜访鲁迅,交流对封面和书籍装帧设计的看法,鲁迅拿出珍藏的许多汉画像石拓片摊在地上,请他们欣赏学习,并希望他们把其中优美的图案应用到书刊装帧设计中去,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装帧设计。钱君匋深受启发,更加致力于装帧设计,佳作纷呈。他设计了鲁迅的译著《艺术论》《十月》《文艺与批评》《死魂灵》和《死魂灵百图》等,深得鲁迅赞赏,成为我国现代屈指可数的封面设计家和书籍装帧艺术家,被戏称为“钱封面”。

鲁迅重视书籍封面设计,也很尊重作者的劳动。他反复告诉负责出版事务的朋友,要标明封面画作者的姓名。如鲁迅致台静农、李霁野信就说:“于书(指《朝花夕拾》)之第一页后面,希添上‘孙福熙’作书面一行。”“该书(指《朝花夕拾》)第一页上,望加上‘陶元庆’作书面字样。”

二、鲁迅与插图艺术

插图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文艺类作品的插图,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艺术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容,并获得更直观的艺术感受。

插图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古典小说,曾有丰富的插图形式:如有的在卷首画出书中人物,称为“绣像”;有的每页上图下文,称“出相”;有的画每回故事,称为“全图”。因为绘画技术和出版条件的限制,这类插图一般采用线描的形式,比较简单。这种插图形式在我国绵延几百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我国现代插图艺术的序幕。受西方书籍装帧设计和现代出版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插图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现代插图更注重与文字内容的密切配合,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性,插图形式也更丰富,除了传统的线描,又增加了照片、油画、木刻和图案等。

关键词:鲁迅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