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黄宗贤 | ​​​当代艺术的形态转向与美学的方位

黄宗贤 | ​​​当代艺术的形态转向与美学的方位
2023-10-25 14:32:3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三、当代艺术的景观化与美学的空心化

我们似乎完全可以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科技与艺术的共存互动对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重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无法忽略与避免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逐渐形成的对科技迅猛发展及其后果的担忧。就如海德格尔曾提出的那样,技术是一种解蔽的方式,人们受制于技术的视野,因此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技术的影响与约束,他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座架意味着对那种摆置的聚焦,这种摆置‘摆置’着人,也即促逼着人,使人以打造方式把现实当做持存物来解蔽。座架意味着那种解蔽方式,此种解蔽方式在现代技术之本质中起着支配作用,而其本身不是什么技术因素。”总之,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后工业社会出现了文化裂变,由此引发了“人类文化的内爆”。因而,即使新的媒介与技术促进了当代艺术形态与空间的转换,但在强大的技术力量面前,艺术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可以形象地将其视为当代艺术景观化趋势中的一场“视觉嘉年华”。“视觉嘉年华”是新媒介与艺术娱乐化价值取向合盟而形成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型展览活动中却套上了“当代艺术”的面纱。笔者近期参与了若干场或名为“双联展”或名为“当代实验艺术展”的活动,这些活动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就是架上艺术要么荡然无存,或者仅成为一种点缀,更多的是新媒介(如影像、声光技术)呈现的视觉形态,或体量巨大的装置。物料、媒介与技术所形成的视觉张力,营造了让观众获得强烈具身性体验的景观,如浓缩的城市灯光秀,成为追逐时尚的视觉消费者的“网红打卡地”。

“景观”一词是居伊•德波社会批判理论的关键词,是对图像时代人类社会景象的一种表述。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如此阐述:“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景观既构成了社会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社会本身。当然,如果将“景观”一词还原至视觉层面,其可以指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象,是人类文化史中由来已久的现象,比如神圣空间中的宗教仪式、圣象崇拜、庆典活动;而将其带入当下以视觉性为主因的时代中,也意指一种主题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本身早已有各种“景观”被不断构成。

图片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当然,由于媒介技术在特定空间的强行介入,构建了不同于日常空间的“景观”。这种在场的“景观”有一种强大的遮蔽力。首先是现实的真实性被遮蔽,社会的本真性被遮掩,走向一种“超现实”。什么是“超现实”?在齐格蒙•鲍曼看来,“在超现实中,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不再可分,因为两者同样地拥有或缺乏‘客观性’、‘外在性’和‘惩罚力’”。可见,超现实让人们游离于任何现实的情感之外,它借助拟仿来达成愉悦,而非通过现实本身。其次是“景观”的内涵被弱化,主体的情感被悬置,自我心灵的感性投射被遮掩,一方面艺术家不再满足于个体意识的传达,更为注重集体意识所引发的共鸣;另一方面观者在不断构建起来的沉浸式的视觉景观中满足快速“打卡”的心态,展示内容的共振被展示方式的召唤所取代。正如大卫•乔斯利特谈到的:“美术馆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中已成为了一个具有娱乐性质的场所,而剧场化表演化的新型艺术形式又绑架美术馆去寻找更多的观众,当然观众在其中也折射了人所追寻的不同价值。”可以说,全球性的平面化促使博物馆与艺术机构在更大层面上展开竞争,无疑艺术家的创作也不能仅局限于自身,而要在更大范围内考虑作品与环境、观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黄宗贤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