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对话苏丹 | 在城市脉动中追寻生命景观

对话苏丹 | 在城市脉动中追寻生命景观
2024-10-03 18:02: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邵:生产联动是一个国家的需求,你们这一代和那个时代的黏合度极高。你是和它的脉搏呼应最强烈的一代。

苏: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比赛,人也不能一夜之间变成网红。在那时的社区里,人们靠技能建立信任感、认同感,无论是体育、文艺还是生产的技能都有。当然还有一种灰色的技能,也就是在社会上闯荡的混混,各个社区也在比哪个社区的更厉害。

邵:这段经历可以称之为“老家的经验”,算是你最底板的基础。

图片

▲1973年左右,一家四口在迎泽公园

忻州农村:逃离大院,重返村庄

成为一生的精神渴望

农耕文明的亲密和自然赋予了生命温暖的底色,这与城市的复杂和规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逃跑,是为了回归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地方、那些时光……

苏:我的生命经历比较独特。出生两个月后,父母因为生产忙顾不上管我,就把我送到了忻州的一个小村子里,把我托付给邻居介绍的奶妈,每个月给奶妈家寄19块钱,我一直在那里待到了两岁。我最早的生命经验是农耕文明,村里也类似于社区,但形态和工厂完全不同。

邵:人在三岁之前的记忆是一种图像记忆,可能会记得住熟悉的面孔,会让你觉得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

图片

▲苏丹与哥哥苏芃的工农主题照

苏:两岁前我有很多温暖的记忆,每天都能看到骡子、马、猪和羊,晚上听到猫叫,看到公鸡上了墙头。我奶爹是仓库保管员,那时生产队的喇叭里每天都喊他的名字,这时我就跑到仓库去帮我奶妈偷东西。仓库是集体的,但所有理想在人性和具体的需求面前都是漏洞。那时候吃不饱,也没有钱。我不会偷粮食,偷的是一种叫蓖麻的农作物,像豆子一样,表面是花的——蓖麻油是中国工业建设中最紧缺的东西。每天都有小贩走街串巷,可以拿蓖麻换食用油。那时山西北部特别穷,平时总是在一个大铁锅里放入豆角、土豆、面条,面条是白面和高粱面混在一起的,筷子头上粘个小布,在油瓶里蘸一下就算有油了——奶妈经常让我去给她揣两兜,因为我比较小,没人注意我。那时我还分不清生母、奶妈,我认为这也是在回馈奶妈的哺育之情,是像小动物一样天然、淳朴的情感。

图片

▲蓖麻©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

关键词:苏丹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