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刘成纪:中国上古器具的哲学发生

刘成纪:中国上古器具的哲学发生
2023-05-26 15:12:5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这段话以远古圣王世代更迭为序,列举了诸种器物的创制过程,具有器具史的意义。其中,包牺(伏羲)氏发明了网罟,神农氏发明了耒耜,黄帝、尧、舜发明了衣裳、舟楫、双重门、木梆、杵、臼、弓、箭、房屋、棺、椁等。值得注意的是,该段文献认为,所有这些器具的发明和创制,均来自于对八卦图式及其变体的效仿和摹拟。如网罟源自《离》卦,耒耜源自《益》卦,衣裳源自《乾》卦和《坤》卦,舟楫源自《涣》,等等。如孔颖达所讲:“‘以制器者尚其象’者,谓造制形器,法其爻卦之象。若造弧矢,法《睽》之象;若造杵臼,法《小过》之象也。”[18]按照这种解释,《周易》的“制器尚象”,就不是器具制作的目的论的问题,而是器具的发生学问题。也就是说,它不是指人以器具摹仿、映显世界,而是指以《周易》卦象为范本指导、规范器具的功能和造型。由此形成的释义链条是:圣王首先观物取象,然后制作八卦,最后按八卦(及其变体)图式制作出实体性器具。换言之,所谓“制器尚象”,并不是人直接仿照自然物象制作器具,而是摹拟了《周易》的人工图像(八卦)。这种图像具有先在性,其功能与现代意义上的人工设计图几无差异。

图片

制器尚象十三卦

一般而言,人类的器具制作,最看重的是其为人所用的功能,它在制作过程中摹拟自然物象也有高度的可能性。如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狗形鬶及后世的鸡头壶等等,均属于仿生类器具。但如果说器具制作摹仿的是《周易》由阴阳线组合而成的卦象,则是匪夷所思的。正是因此,自宋代以降,对这种说法的质疑和批评就没有断绝过。但是在我看来,就像《易传·系辞》在诸卦象与器具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过于机械一样,今人对《周易》卦象的理解也是机械性的。人们只注意到了卦象形式的恒常性,而忽略了卦象之间、尤其是每一卦象内部包蕴的无穷变易。如《易传·系辞上》所言:“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19]这里的“彖”,指《周易》每一卦开头总括性的卦辞,它具有意义的稳定性;“爻”则指对每一卦的多重解释,具有表意的变化性。在《周易》中,虽然每一卦的爻辞止于六条,但由此预示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甚至可达到“神无方而《易》无体”[20]的极致。据此来看,《周易》讲制器以卦象为范本,并不是要求器具在构形上机械摹仿某一固定的卦象形式,而是要遵循一种常中有变的秩序感。它没有试图限制人工制作的自由,而只是要为工艺制作框定一个基本的范式。南朝学者颜延之讲:“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21]这里的“图理”,就是指卦象仅仅揭示事物存在的本性,而不是像绘画一样追求对事物外形摹写的逼真性。就此而言,说器具摹仿卦象,并没有什么不当。

长期以来,基于传统而陈旧的唯物主义哲学,人们往往只注意物质对精神、实践对理论的生成作用,而忽视后者对前者的规范和建构作用。但事实上,人一旦在观念领域形成相对固定的精神范式,它必然反过头来重构现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批判的武器”向“武器的批判”转进的问题,也是现代人所讲的工具理性问题。就此而言,《周易》的卦象作为从现象世界抽象出来的范式和原则,它对现实的形塑和重构功能是不可小觑的。南朝王微《叙画》曾录颜延之语云:“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22]这是讲《周易》卦象对绘画的建构作用。宋郭思《林泉高致·序》讲:“《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23]这是讲画中山、气、形对《易》之相关卦象的摹拟和演绎。就绘画与人工器具同样素诸形象的特点而言,这种论断也适用于人工器具。刘纲纪曾讲:“由于《周易》的卦像以抽象的方式显示了事物的形式结构,并且符合美的形式规律,制器者能否从卦象上获得某种启示甚或灵感呢?我认为是可能的。”[24]事实上,自《周易》以太极、两仪、四象演绎八卦,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再进而细化为三百八十四爻,它“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25]。这种无限广大又无限细密的逻辑体系,基本可以将天下万有一网打尽。由此,自在的现象世界,就成为在《周易》逻辑体系中获得自明和秩序的世界,成为被无限蔓延的图像秩序重组的世界。在此,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生成的,倒不如说是被逻辑构建的;逻辑与其说是摹拟了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世界呼应了一种逻辑的自我运动。人工器具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就可以被视为对这种先验性逻辑图像的摹仿。

关键词:刘成纪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